.

携手诗和远方净土阿坝有范

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216/4580107.html

九寨沟火花海全景(用旦摄)

天府三九大,净土在阿坝。

从高处俯瞰,在长江、黄河上游,有一块绿色净土静卧于此。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当地独具魅力的景致和文化,赋予了阿坝“旅游天堂”的资源禀赋。

走进详览阿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一望无际的草原、珍稀多样的生物,演绎了绿色、秀美、灵动的山水风光。

细细品味阿坝:神秘独特的藏羌文化、悲壮厚重的红色文化、朴素深沉的生态文化,绘就了璀璨、多彩、迷人的文化长廊。

深入探访阿坝:3处世界自然遗产、3个5A级景区、24个4A级景区,一大批“国字号”“省字号”示范地区和经典景区,铸造了“熊猫家园·净土阿坝”金字招牌。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收官之年,更是阿坝全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此关键时刻,一场盛会在阿坝州召开。

9月28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七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暨九寨沟景区全域恢复开放仪式在阿坝州举办。大会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要求,将全方位展示“熊猫家园·净土阿坝”新形象。

“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东方阿尔卑斯山”四姑娘山、“石砌建筑典范”碉楼雄关古寺、“中国圈舞活化石”锅庄……在这里,全域文旅发展正劲,对标“国际范”,阿坝州将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融合发展势头正盛,打造“巴蜀范”,阿坝州将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贡献阿坝力量。

在这里,文旅融合力度正强,彰显“民族范”,阿坝州初步形成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曾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阿坝州神奇的山水,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当地特色的文化。

如今,阿坝州将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和深邃悠久的历史文化强势融合,在川蜀大地奏响一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乐章。

“诗和远方”完美融合,阿坝州有“范”!

九寨春色(梁峰摄)

全域对标“国际范”

旖旎的自然风光、悠扬的民族山歌、精美的唐卡羌绣,独特的阿坝魅力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阿坝州再次“出圈”。据马蜂窝旅游发布的大数据显示,阿坝州入围中秋期间全国旅行热度前十名的地区。

强大的人气,离不开阿坝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力支撑。文旅融合以来,阿坝州成功创建4A级景区9个,实现了阿坝州4A景区13县(市)全覆盖,同时,在四川省川南、攀西、川西北经济区和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实现4A景区全覆盖。

黑水三奥雪山(余阳摄)

全州范围内,文旅融合、竞相发展的号角吹响。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其文旅发展复苏之势,势不可挡:“五一”假期,阿坝州文旅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文化旅游业强劲复苏,州属四大景区游客量和门票收入均超九寨沟地震震前水平。中秋小长假势头更劲,三天时间,吸引游客50.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亿元。

在文旅业有短暂停滞的情况下,阿坝文旅为何能快速“回血”,交出一份满意答卷,探其源头,正源于正确的思想引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擘画了蓝图、明确了路径。

阿坝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阿坝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国家生态文旅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州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1+6”现代服务业体系。

面对殷殷期盼,阿坝州有责任、有信心把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全域谱写“诗和远方”的美丽篇章。

认识之重:阿坝州坚持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关键抓手,成立党政主要同志任组长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集中研究全域旅游发展重大事项。

措施之重:阿坝州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把全域旅游作为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先导性产业,形成“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的发展格局。

然而,阿坝州全州辖区面积8.42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和卧龙特别行政区,各县(市)情况不同、底子不同,国际生态文旅旅游目的地怎么建、如何建?“全域”二字,是重中之重。

建“全域景区”——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A级景区创建、小型景点挖掘和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依托“九大品牌”,包括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等,打造推出“全域九寨休闲之旅、黄河文化体验之旅、熊猫家园亲近之旅、藏羌走廊探寻之旅、雪山草地红色之旅”五条精品旅游线路。“五条旅游线路”串珠成线、连线成片,让游客一进入阿坝就置身于“处处可观、时时可赏”的全域旅游景区,尽览阿坝的大美风光。

畅“全域通道”——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铁公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推进九环线、南环线、内环线、草原线等旅游环线线线相通。在今年省文旅发展大会筹备过程中,阿坝州共完成“大小九环”5条重点旅游线路的提升改造,为游客进入阿坝旅游提供了坚强的通行保障。

提“全域品质”——立足游客需求,大力培育康养休闲、冰雪体验、红色研学、特色夜游等旅游新产品;积极推进旅游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沿途观景台、高压氧舱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合理布局旅游厕所,新(改)建国省干道A级(三类)及以上公厕53座;加快建设智慧平台和智慧景区,让游客切身感受阿坝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旅游服务的高品质。

诗与远方携手,全域同频共振。阿坝州全域文旅发展的生动局面显现,正为建设国际生态文旅旅游目的地贡献澎湃力量。

理县毕棚沟(陈利摄)

融合打造“巴蜀范”

“童话世界”九寨沟、憨态可掬大熊猫。天府三九大,两处在阿坝。

阿坝州委书记刘坪说,要坚持在九寨沟、大熊猫这两个独有IP上下功夫,切实把文化符号融入到景区景点提升、文艺活动编排、旅游商品制作、沿线风貌打造之中,切实把创意发挥到极致、把项目打造成精品、把营销上升为战略,努力为四川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贡献阿坝智慧、阿坝力量。

近期,“童话世界”九寨沟,正以更加安全、更加美丽、更加舒适的状态“补妆归来”。

“今年1-8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52.7%和56.46%。”九寨沟县委副书记、县长陶钢说,九寨沟核心景区的灾后重建取得了重要成果,全县主动融入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紧扣“一主两核三带”绿色发展新布局,着力打造旅游新业态,实现震后华丽蜕变。

松潘黄龙(姜跃斌摄)

若说九寨沟让世界看到“中国美”,那么圆呼可爱的大熊猫,则让世界领略到“中国萌”。

位于阿坝州汶川县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结构最合理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代表我国赴海外出任友好大使的大熊猫,来自卧龙的就占了68%。每年为一睹这头黑白熊“芳容”,全球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阿坝州独特的自然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阿坝州也深知要做好文旅这篇大文章,躺在祖宗留下的禀赋上睡大觉不可行,为此,阿坝不遗余力激荡一池春水,以融合为核心,倾力打造地方“巴蜀范”。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音乐+旅游”。成功举办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等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大型民族音乐剧《辫子魂》,入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体育+旅游”。成功推出高山滑雪、环四姑娘山越野等赛事活动,年阿坝藏羌健儿登顶珠穆朗玛峰,并以此为素材,制作完成全国首部登山题材纪录电影《珠峰队长》。

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景区所在的辖区共有三个村,几乎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均以不同方式在参与户外协作和接待服务。小金县四姑娘山镇长坪村村民卢忠贵卢说,他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户外公司,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公司仍接待户外游客多人,年产值多万元。

小金四姑娘山(黄继舟摄)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旅游+扶贫”。成功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67个,汶川县、九寨沟县等4县成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

从过去以种植土豆、青稞为主的农耕生活,到如今整村发展全域旅游,68岁的阿坝州黑水县羊茸村村民俄木吃上了“旅游饭”。俄木说:“我把新家用于民宿经营,平时还在景区做些藏族工艺品的生意,加上家里每年卖出几头牦牛,每年的收入能有十几万元。”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旅游+文创”。成功推动觉囊唐卡、羌族刺绣、大土司茶、亚一则则等非遗文创产品走出国门,更在上海、深圳等地搭建“飞地”传习基地,建设非遗超市,积极融入“非遗购物节”,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模式,坚持队伍、产品、销售、效益一体化发展,促进“非遗产品”远销见效。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旅游+红色”。成功打造红色经典景区10个,长征干部学院“雪山草地”分院成为全省重点打造项目,编创以“雪山草地、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音乐季《牦牛革命》。

打造“巴蜀范”,阿坝州融合“旅游+公服”。在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柯盘天街等景区建成全国首批阿来书屋,以阿坝州本土作家文学作品及阿坝州民俗风情、红军长征在阿坝历史介绍等,让游客全面、详细了解阿坝州人文风情。

除此之外,阿坝州还持续做强“三九大”“大九寨”文旅发展联盟,开发种“九寨有礼”文创产品,“登嘎甘(熊猫舞)”情景歌舞剧反响强烈,建成全国民族地区国家级演艺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评为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九寨沟、大熊猫、金丝猴”三张生态旅游名片享誉全球,全域旅游格局全面形成。

黑水达古冰川(唐华祥摄)

文化彰显“民族范”

今年,一部“礼赞百年燃情剧献”《阿坝一家人》,在全国热播。剧中,全方位展现的“阿坝文化”“阿坝元素”,更是让人一边追剧一边云游阿坝州。

无独有偶,此前,阿坝人杨华珍,凭着一手“藏羌织绣技艺”,频频被国际大牌相中合作的故事更是刷爆“朋友圈”。

阿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藏羌回汉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异光彩呈,创造了古老的神韵,孕育了独特的文脉,形成了璀璨的文化,造就了阿坝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生共兴、融合交汇。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八届西博会上,阿坝州推出涉及文化旅游业、特色农牧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个,其中文化旅游类近半。

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一直把全州文化旅游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音乐演艺、传统工艺、藏羌医药、运动休闲和文化创意服务等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现在的阿坝,一首生态文化之歌正在谱写。

在若尔盖县域内,“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花在湖中生”的绝美景色随处可见。旅游资源颜值变“现”也让当地人吃上了“生态饭”。年若尔盖县接待国内外游客.8万人次,增长32.8%、增幅居全州第二;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增长23.9%、增幅居全州第五。

不仅是若尔盖,近年来,阿坝州积极推动阿坝州白马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壤巴拉文化生态保护区、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整体性保护。

阿坝曼扎湿地(用旦摄)

现在的阿坝,一场产业兴旺之梦正在实现。

壤塘县,位于阿坝州西部,一个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的地方。借助非遗文化,壤塘在上海、深圳等地搭建“飞地”传习基地18个,全县有余名农牧民从事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通过学习民间技艺,制作文化产品,拓宽增收门路,让文化不仅“富”了涉藏地区民众的脑瓜子,更“富”了钱袋子。

近年来,阿坝州出台《阿坝州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管理办法》《阿坝州文化产业扶持办法(试行)》,支持壤巴拉文化产业园、九寨沟演艺产业园、中国古羌城文化产业园、映秀东村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指导州内文化企业申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文化产品入库。利用阿坝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培育壮大中小微文化企业。

现在的阿坝,一条文化IP之路正在走出。

“松州的夜色,古老的神韵,流连穿梭的人群,穿梭的人群,千山万水只为来相见,只为一盏灯的约定……”9月15日晚,伴随着歌曲《一盏灯的约定》,以“花灯璀璨·松潘聚美”为主题的“年松潘古城第五届花灯会”拉开帷幕。夜幕下,人们在花灯文化之中,体验松潘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感受松潘古城的厚重独特、绚烂多姿。

近年来,阿坝州积极探索以“音乐+”为引擎的文旅融合发展“阿坝模式”,加快培育阿坝“四季音乐季”品牌,打造有鲜明文旅特色的阿坝原创IP。不断提升雅克音乐季、O2熊猫音乐节、古城花灯、端午祭、度炯节、壤巴拉节、扎崇节、冰山彩林、红叶温泉等节庆旅游品牌质量,“一县一节一品”影响力不断提升。

现在的阿坝,一副业态多元之图正在绘就。

一部《九寨千古情》被誉为一生必看剧目。仅九寨沟县,就以“九寨千古情”“藏谜”为代表的10家演艺团体构建成涉藏地区规模最大的演艺产业集群,具备了每日接待1万余名游客的能力。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文艺创作既有“高度”又有“高峰”原则,成功打造熊猫唐卡、辫子魂、牦牛革命、阿拉姜色、红色土司、阿坝一家人、珠峰队长等。培育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九寨沟演艺集群、九寨千古情、古尔沟温泉小镇、小金斯古拉文化城、松潘瓮城传奇等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以及九寨有礼、大土司、祥巴等一批文创产品。

以文为媒,以文兴旅。今天,阿坝州正主动顺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奋力推进全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擦亮旅游品牌、做深融合文章,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阿坝智慧和力量。

(四川经济网记者刘琳庄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