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无人机照片)。 我国第一大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湿地主要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相关数据显示,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左右,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7.58%。花湖是若尔盖湿地范围内较大的湖泊之一,花湖之水经黑河汇入黄河干流,是黄河的天然“蓄水池”。 20世纪60至70年代,当地为了发展畜牧业,开展“开沟排水”“向沼泽要草场”等工程,导致湿地退化、水域面积缩小,花湖面积下降到公顷。 年起,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实施花湖湿地修复试点工程。沿着花湖出水口,若尔盖县采用环保方式建设长米的生态堤坝。同时对核心区牧户采取生态补偿等措施,并聘用湿地生态管护员,推动花湖湿地生态保护。 十多年过去,现在花湖湖泊面积从公顷扩大到公顷,水位上升了52厘米。花湖环境变好变美,也成了众多鸟类栖息繁衍和迁徙的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栈道(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花湖,花湖之水经黑河汇入黄河干流(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湿地拍摄的生态堤坝(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生态堤坝(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黑颈鹤,目前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只。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黑颈鹤,目前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只。 新华社记者王乙杰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灰雁。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灰雁。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棕头鸥。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这是8月22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拍摄的水鸟。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湿地生态管护员如科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用望远镜观察周边环境(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湿地生态管护员如科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用望远镜观察周边环境(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乙杰摄
湿地生态管护员如科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用望远镜观察周边环境(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乙杰摄
湿地生态管护员如科骑着摩托车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周围巡查(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湿地生态管护员如科和妻子纳么姐在居住的小屋内吃晚饭(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