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远程会诊次,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培训次,教学查房、疑难病讨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次;德阳41家医疗卫生机构与阿坝县、若尔盖县全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签订帮扶协议份;德阳累计免费接收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共计50多名卫生技术人员到德阳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进修学习……对口帮扶以来,德阳搭建的医院学科建设。
组建“范天勇医疗服务队”,累计遴选派出名医务人员分赴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开展巡回医疗活动,累计行程余公里,共为当地4万余名农牧民群众进行义诊义检,免费为85名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为40名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免费发放药品,捐赠医疗设备仪器累计价值95余万元……10年来,德阳援藏医生立足本职,始终把服务当地群众放在第一位。
医者仁心显大爱,授人以渔传帮带。在德阳10年倾力对口援建帮扶下,阿坝县、若尔盖县在医疗基础设施、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健康之花在雪域高原迎风盛开。
讲奉献
用心用情救死扶伤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援藏就意味着挑战、付出、奉献。”这是德阳援藏医务工作者们的共同心声,他们在雪域高原克服工作、生活方面的诸多困难,用真情和汗水浇筑德阳和阿坝、若尔盖两县的深切情谊。
年9月,为响应省、市开展新一轮对口帮扶涉藏地区贫困县工作的号召,医院大外科副主任、骨科副主任陈曦,来到离家多公里、海拔米的川甘青三省交界的阿坝县,挂职担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医院副院长。
“德阳医生,我们院里发生一个紧急情况,需要你们帮助!”在到达阿坝县不久的一个夜里,陈曦和同批挂职同事刘海龙,“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巡诊队员刘跃洪正在宿舍探讨工作,阿坝医院索郎院长匆忙赶来,说有个8岁的藏族小姑娘从高处摔伤导致右上肢粉碎性骨折。
医院,为小姑娘固定好骨折的手臂,完善相关检查,将检查结果传回德阳,与医院的同事共同讨论制定手术方案。第三天,在德阳专家远程协助指导下,陈曦和刘海龙开始了阿坝县第一例儿童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克服设备、工具不足等困难,凭着丰富的经验,他们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手术部位肿胀消退,右上肢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良好。
“我们当地没有足够条件、经验开展这项手术,以前都要转往成都去,像小妹妹这种情况,在成都做手术至少要花费4-5万元,本来就是贫困家庭,这样的花费对她家更是雪上加霜。”
仁厚朴实的索郎院长连说感谢,说医院的专家是小女孩一家的恩人。
何友坤医院的一名男护士。年,他来到若尔盖县,投身援藏事业,继续工作在临床一线。在这个平凡却神圣的岗位上,每日做着服务病患的工作,他始终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初心,被当地群众称赞为“一位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护士”。
年,紧邻若尔盖的九寨沟县突发7.0级地震。何友坤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与前线医疗救援。深夜12点,何友坤跟随若尔盖第一批医疗救援队正式出发,一路披星戴月,疾驰奔赴灾区,在距九寨沟沟口27公里处严重塌方,他又同其他成员一起负重徒步近13公里的山路后抵达了灾区开展救援。看到被困游客恐慌的眼神,他知道此刻肩上的担子重,任务大,立即投入到了救治伤员的工作中。近两天的救援,他所在的医疗队一共救治伤员66人,危重4人,转运伤员11人,另转运游客7人,圆满地完成了救援工作。
传帮带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10年对口援建、帮扶,除了全心全意守护当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德阳医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日常查房带教、疑难病例讨论、简单手术放手及疑难手术搭手等方式,毫无藏私地传授医技,帮助当地年轻医师快速成长。一大批本地医生开始成为各个科室业务的骨干,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边我带了3个徒弟,每天指导他们换药,带他们手术。”在若尔盖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陈莉,是医院整形美容皮肤科的医生,除了日常门诊、手术,她一直坚持手把手指导当地年轻医生。
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特点,动物咬伤、牛顶伤,以及砸伤、烫伤的患者特别多,针对这种情况,陈莉反复讲解处理伤口部位的程序及要领,以及后期需要留意的事项。
“陈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作为陈莉的学生,若尔盖医院外科医生嘉央益西言语中满是钦佩,“陈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都是亲力亲为,大到手术、小到换药,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阿坝县,挂职担任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的医院援藏医生张仕勇,医院的支持下,把业务学习进行了制度化。
“我们每周四组织科室员工一起学习,学习前一周,会把要讲的内容提前告知,让大家进行预习,讲解完以后再对所讲的重点内容进行抽问,这样提高大家的参与性。”张仕勇说,这种科室学习制度目前已经实施了几个月,组织当地医护人员完成了40余种疾病处理的学习。“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科室建立影像诊断病例库,争取覆盖常见疾病、急诊疾病以及地方疾病和重要的少见疾病,供大家长期学习借鉴参考。”
“德阳来的医生很负责,这几个月学到了很多。”医院的医生纷纷表示,“以前我们对一些病例掌握得不是很好,通过德阳医生的讲解和指导,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对一些复杂病例作出准确诊断。”
谋福祉
倾力改善医卫条件
走进正在加紧建设中的若尔盖县唐克镇游客高压氧舱应急救援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若尔盖县平均海拔3米,年平均气温1.3℃,属高原寒带季风气候,常年旅游量达10万余人次。游客因高原性缺氧反应、脑外伤现象十分普遍,抢救不及时,会给病人带来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随着若尔盖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数量的大幅度提高,游客应急救援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德阳投入援建资金近万元,在唐克镇建设近平方米的高压氧舱应急救援点。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基础、承台混凝土浇灌工作,预计年上半年能够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若尔盖县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现场危重疑难病抢救诊治能力,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好转率,更好地为广大游客和农牧民群众提供卫生应急保障,满足旅客和群众就近医疗及保健的需求。
10年时间,为提升若尔盖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德阳先后投入医院总坪工程及急救中心建设项目、若尔盖县包虫病防控实验室、医院、阿坝州首个远程病理会诊系统等建设项目,当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10年时间,两个受扶县在医疗基础设施、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如今,医院医疗资源优势,“县医院+德阳市远程医疗中心+医院”三级远程诊疗系统、远程重症监护中心、大骨节病诊治中心等投入运行,实现了常态化开展远程联合会诊,让当地群众能同步享受到德阳的医疗服务。
“德阳卡卓(感谢德阳),这一切都离不开德阳的援建,离不开德阳医生的奉献。”在采访中,前来看病的群众纷纷告诉记者。10年时间,这是一批批德阳医务工作者的倾情付出,让健康之花正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
记者
张嵘付帅编辑
刘俊宏
责编
汪巧值班编委
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