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阳的爱,跨越万水千山

北京荨麻疹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门巴,在藏语里是医生的意思。若尔盖县占洼乡夏德村罗君寨3岁多的藏族女孩康卓措告诉我们,长大了要当门巴。是什么让她小小年纪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若尔盖县城离康卓措的家有2个半小时的车程。这天一早,医院援藏医生杨世勇、李俊星和张姗姗带着一大包学习用品去看望康卓措。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半岁时因为意外,不幸被火炉烫伤,身体一侧造成深2度烫伤。

幸运的是,小女孩被及时送到了公里外医院的医院,在那里进行了免费治疗。经过3次手术,如今,她已经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行走。

从年以来,不管是医院的医生、护士,还是每年进藏区巡诊的德医人,都会带着大家的嘱托来看望孩子一家。

通过对康卓措的救治,让医院了解到了藏区对创伤治疗技术的需求。年8月,一个由以色列提供技术支撑,在医院实践多年的创面治医院建立分中心。

负压吸引是国际最先进的创面治疗技术,通过医院的医生在若尔盖应用,不但为藏区群众减少伤痛,还能让他们减轻经济上的负担。

和康卓措一样幸运的,还有这位11岁的女孩益西拉么。今年5月,她在医院接受髋关节脱位矫治术,术后恢复良好。

不久以后,她将再次到德阳进行另一侧的手术。现在,益西拉么每天在家进行康复锻炼,她想早点自由行走,尽快到学校上学。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告诉来看她的叔叔阿姨,她以后想到德阳去上学。康复中的益西拉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医院

从年7月开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坚持立足若尔盖县需求和双方实际,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通过常驻医疗专家、援助设备设施、管理技术输出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若尔盖县医疗卫生水平和地方病防控治,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李俊星是医院产科副主任,今年1医院开始为期1年的医疗传帮带工作。冬天的若尔盖,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就连水管子都常常被冻住。一边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一边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他不仅在这里开展了第一台妇科微创手术,第一例产钳助产术,还手把手地教会当地医生这些技术。

和李俊星一起在产科工作的,还有医院产科的副护士长张姗姗。孩子还不满4岁的张姗姗,在丈夫的支持下,离开德阳来到医院,为这里的产妇带来最先进的助产技术和理念,提升这里的护理水平。

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她也把医院的护理管理经验和若尔盖同行分享,帮助藏区的护士们提升职业价值感。刚来的时候,她常常想家,但是每当看到刚接生出来的婴儿,看到自己带的徒弟一天天成长,她的思乡之情得到抚慰。

医疗对口支援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若尔盖的群众有需求,德阳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派驻医务人员在当地服务、手把手传授技术,将一些不能在当地救治的患者接到德阳治疗,对于当地有大量需求,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手术条件的,医院也不遗余力地支持。

打着飞的到藏区做手术,对医院骨科副主任周宇来说,已经不是头一次。年,他在若尔盖邻近的阿坝县开展了草原藏区第一例大骨节病手术。目前,他已帮助阿坝县20余名群众摆脱大骨节病的困扰,重新“站起来”。

以前,若尔盖农牧民患上大骨节病后,只能前往成都等大城市医治,自付医疗费用基本都在2万元以上,但这种医疗成本让许多患者无法承受。现在,医院已经能够独立开展该项手术,解决了这里贫困户患者看不起病的问题。

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大骨节病手术,对周宇和周庆来说,技术上不是问题,但从体力和时间上来说是一场硬仗,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目前,若尔盖县第一批5名大骨节病手术患者已康复出院,实现了行走的梦想。

为了这次手术的开展,医院医院整整准备了一年。为了做好手术设备、设施的配置,手术室流程的改造,消毒供应和感染控制等等工作,德阳派出几批专家指导,院长麦刚也赴若尔盖实地验收手术条件。

德阳到若尔盖的路,春夏秋冬四季有不同的美,却也有不同的险。这条路,德医人已经来来回回走了8年。40多位德医人把青春和奋斗写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甚至有人把生命也献给了这里。

他们的背后,更是有德医所有干部职工的全力保障,是多人共同托起一份跨越万水千山的爱。也许有一天他们都将离开,但这份穿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民族,连结着不同语言、不同生活的爱永远不会改变。传帮带项目会结束,但德医人的行动永远不会结束。只要若尔盖有需要,他们随时都会回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