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教育立国大可先从立村抓起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07-:4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李攀

资料图

30年间,村民不足人的宁波市滕头村,已先后培养出大学生名、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研究生2名,这与村里对大学生的重视和鼓励密切相关。年,滕头村设立了育才奖励基金,将每年的7月10日固定为“村级表彰日”,并规定,凡是村民子女被大学录取的将获得物质奖励。

能坚持30年鼓励教育实属难能可贵,30年前就致力于教育兴村可谓眼光长远。

近些年来,寒门难出贵子的观点甚嚣尘上。寒门难出贵子的客观原因无非是家庭经济落后,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地方办学条件差。实际上,办好教育不仅是需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力量,社会的参与也很重要。不妨从基层做起,发挥政策导向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鼓励,支持更多人努力求学。

有人会说,滕头村富裕有钱,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实现温饱不易,哪有闲钱支持教育?其实,对教育的鼓励不一定是给予金钱,给予一定的荣誉或者礼物也是不错的方式。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尊师重教的态度,表达了基层组织重视教育的决心,在无形中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勤奋读书的风尚和行为。

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乡,曾有户人走出名大学生。求吉乡是比较贫困而偏远的乡村,但不遗余力鼓励教育。每年6月1日,乡上召开群众大会,以藏族的最高礼仪,给尊师重教的好家长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献上哈达,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连续多年,求吉乡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保持在%。

在乡村鼓励下走出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后希望能返回家乡参与建设的不在少数。获奖者毛佳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为村里发展作出贡献。在求吉乡,大学生毕业后,少数去了成都等大城市,约90%的人回到了阿坝州工作,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技术员,其中科级干部已近百人。求吉乡成为阿坝州双语干部的一个摇篮。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鼓励上大学的乡村子女,也许不能帮助基层在短期内增加收入,甚至是加重基层的经济负担。因为对教育的投资很难在短期内见效,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教育立村,促进教育立国遍地开花,不仅能提高村民子女的素质,营造乡村求学向上的浓郁氛围,也能为村中发展储备人才,极大促进乡村振兴,帮助建设美丽乡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