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故事□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登林5月16日早上8时许,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蒲瓦甲走进牦牛圈舍,给新购的21头牦牛喂料。早上不将牛群赶入附近的草场,反而关在圈里喂饲料,下午才放到草场上吃草,这是若尔盖县给湿地草场“减负”的办法。
年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有牧民户、人,饲养的草食牲畜达头,超载79.56%。其实,牲畜超载放牧现象在整个若尔盖县很常见。年,阿坝州牧区五县草原载畜量情况统计表显示,若尔盖县当年理论载畜量为.42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84万羊单位,超载率19.08%。
为解决湿地草场牲畜超载问题,在当地牧民和企业多年尝试的基础上,年,若尔盖县正式在全县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即“放牧(散养)+补饲+圈养”三结合。
“‘三结合’的精髓在于补饲这一环节,饲料部分替代草料,不但减轻了草场的压力,而且让牦牛生长期缩短近一半,成本大幅降低,肉质由粗糙变细嫩。”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建荣称,过去自然放牧一头成年牦牛一年需要草场20亩左右,补饲后,仅需8亩草场且饲养期变短。粗略估计,一头牦牛出生到出栏平均消耗的草场面积由过去的亩变成现在的28亩。
截至年,若尔盖县投入各级资金万元,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示范户户。今年4月,蒲瓦甲和朋友东勇共同出资收购21头3年龄的牦牛,“用这种放牧方式,每头牦牛每天可以增重0.9公斤,只用补饲6个月就可以出栏。”
张建荣表示,除了“三结合”,该县还将通过全面落实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大人工种草力度,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进一步减轻湿地草场压力。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