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不上部队回不了家乡,过草地掉队的红军,

长征时期,红军将士在若尔盖草地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过草地时,不少红军因病因伤在若尔盖掉队,从此留了下来……

作者蒋桂花是若尔盖县人,也是雪山草地党史资深研究者。她曾对若尔盖草地农区的失散红军军属进行持续调查和帮扶工作,在调查和帮扶过程中,她曾听说了长年生活在雪山草地的唯一一对红军夫妇徐国富、向金兰的故事。

他俩都是爬雪山过草地后流落在阿坝州境内的红军战士,有着相同的身份和藏区生活的经历,两人在雪域高原携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年,年仅14岁的徐国富在四川广元县三盐场许家河参加了红军。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徐国富在红四方面军30军88师团2营连当勤务兵。

因为徐国富最后定居在若尔盖,若尔盖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阮开清在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整理长征史料时,曾经专门采访了他,以下是阮开清根据老红军徐国富回忆包座战役的口述纪录:

年8月底我们30军即将走出草地,军部召开动员大会,军首长讲道:“88师是我们全军的主力师,为了北上,消灭胡宗南!为红军大部队北上开辟道路。包座为我红军左右两路军北上必经的要道,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拿下包座!”

第二天,部队根据上级命令,由30军88师的团为先锋,直插求吉寺,我所在的团随后向阿西茸挺进。这时接到前敌总指挥部的部署,命令团包围上包座达金寺守敌。

下午四时左右,我们团奉命从求吉嘎哇出发,涉水过钦多(今巴西电站拦河坝),桥被国民党拆掉了。淌过钦多河走麻藏沟上山去包围上包座。

在涉水过河时,河水很深且很刺骨,把我和指导员过草地时用过的仅有的一张油布冲走了。

上包座外围攻坚战打响。团,团轮流发起攻击,一个个碉堡被我们用手榴弹摧毁,战壕里的敌人全部退缩到上包座达金寺院里面,利用寺院坚厚的高墙负隅顽抗……

战斗结束后立即打扫战场,抓俘虏。缴获的枪支弹药及战利品堆放在达金寺院前的坝子和河边草坪上,包座战役胜利了!

我和战友们打扫战场来到包座河边,师长命令我们去闸河坝,说是打捞敌师长伍诚仁的尸体,让被俘的敌勤务兵站在河边查认。

水深流急,我们打捞上来的几俱尸体,据查认都不是伍诚仁。

次日便传来了包座战役大捷的快报,其中还登载了这次战斗中的许多英雄事迹。包座战斗结束后,我们部队在俄洛塘集中休整。

俄洛塘休整结束后,我们随连队从包座出发,向求吉、巴西开进,又返回到班佑草地。到达班佑的当天下午,我们团召开党团员大会,那时我已是一名共青团员。会上传达了上级的命令,要求全军从原路过草地返回毛儿盖。

根据这一口述纪录以及后来我与其长子徐长友老人的交谈得知,徐国富曾经三过草地,最后随30军渡过黄河编入西路军,西路军在青海惨败后,徐国富被马家军所俘,在抓去做苦力期间他机智地逃了出来,沿长征路线一路讨饭返回到包座地区,独自一人无法再走草地。

在人生的青春岁月,年轻的徐国富承受着巨大的情感磨砺:再也回不去的部队、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于是就流落在包座一带,为了生活,他学会了木匠手艺。

7年后的一天,一位流落在求吉地区的女红军向金兰(藏名齐曼),不甘愿在藏区过给人家当长工的漂泊生活苦,流浪到包座。她想挣点钱回老家宣汉,碰巧与徐国富结识,并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

徐国富尽力安慰她、帮助她,共同的身份和经历,使两颗年轻的心走得很近,日子一久,他俩打算成亲。

在一个凉爽怡人的秋日,徐国富和向金兰结婚了,婚后几年,他俩任然在包座一带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后来听人介绍,说求吉甲基村有一户汉族,全家人都得病死了,房子空着,那家人租种的地没人种,他俩便来到求吉甲基村顶替这家种地,并在这里落户,结束了流浪的生活。

虽然生活十分清贫,但他们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徐国富做木工活挣钱养家,向金兰则在那片一年只能种一季青稞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和其他藏族同胞一样过着吃糌粑、喝马茶的生活,吃、穿、住各方面都逐渐藏化了,生活中他们的藏语说得比汉语还流畅。

徐国富、向金兰陆续生了9个孩子,但因为穷困,缺吃少穿,多数孩子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或病死,最后活下了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徐长友一直是甲基小学的老师。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对流落红军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