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夕阳正西下,将温柔的余晖撒向若尔盖大草原。尕让交走出定居房,抬头看看天,自言自语:“时间到了,牦牛该回家啰!”在夏季,每天下午5点,尕让交准时去牧场把牛群赶回家。他向正在草料间备料的妻子挥挥手,策马一溜远去。
若尔盖草原挺起辽阔的胸膛,舒缓的绿草地连着天边。瞧那黄河九曲第一湾,斗折蛇行,在翠绿的底色中静谧蜿蜒。水面上,仿佛有数不尽的小精灵飘然降落,它们身披金甲,烁烁跃动。
尕让交催马疾驰。一路上,微风抚绿草,草浪一波一波,向他迎面扑来。艳丽的小花,点缀在绿浪间。
不多一会,黑压压的一群牛,在尕让交的吆喝声中,鱼贯进入围栏。
我这是第三次来若尔盖县,前两次是在六七年前,那时穿行若尔盖草原,看见一片片裸露的红土,有如美玉上斑驳的瑕疵,给我心里留下了一片片创痛。而今一路走来,不胜惊讶,裸露的红土消失了,整个大草原,简直就是一块温润无瑕的碧玉,向着远天铺展。
若尔盖大草原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黄河流经四川唯一的地方。若尔盖县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有天然草地多万亩。保护草原、保护湿地刻不容缓。年,县里全力推行“三结合”顺势养殖法,闯出一条全新的畜牧养殖之路。尕让交是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村民,是当年确定的“三结合”养殖示范户。
50出头的尕让交,黝黑的肤色,一副壮实的身板,看上去满身活力。提起这两年县里实施的“三结合”养殖法,他那浓眉下的大眼就闪着亮光,大拇指竖得老高,说:“哦呀,这件事整得好,整到我们心坎上去了嘛!”
我问尕让交,有哪三结合?他回答:“放牧+补饲+圈养”。他说,有一天,县科农局干部进村来,跟他聊,现在我们靠天吃饭,靠天养牛,这不是个办法,以后牲畜不能养那么多了,要减下来,养的头数减少了,但收入要增加。县里准备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比如放牛,每天要根据牧场牧草的生长情况,控制在6到8小时。
尕让交听了低头不语。他从小就放牧,跟着牦牛群长大。过去都是把牛群赶到草地,牦牛遍地跑,自由得很,不用去管。放牧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的呀!
“过去无节制放牧要不得哟,现在这叫‘适量放牧’”,干部们耐着性子,讲得苦口婆心。尕让交终于听明白了,他拍了拍胸脯:“你说咋干就咋干。”不久,尕让交被纳入第一批示范户。
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牦牛赶回家,已是尕让交近两年的习惯。“到点了不去赶,心里就有点慌。”尕让交呵呵笑起来。
这是尕让交的家庭牧场。跟着他走进距他家住房不远的草料库房,他妻子东丑正在为牦牛准备明天的饲草,“现在天气不冷,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准备”,尕让交说,添加的牦牛饲料主要成分是玉米、小麦、微量元素。“以往全天然放牧,牛羊摄入牧草中的营养不均衡,导致生长缓慢,出栏周期长。科学补饲,添加了牛羊生长必需的营养调理品,有助牛羊健康生长,缩短饲养周期。”
随后,尕让交带我看了“三结合”养殖的最后一个环节——圈养。
圈养设施分为两个部分,一处是暖棚,能避风雨严寒,另一处是围栏,就在露天草地上。尕让交说,圈养好处多多,牦牛关在圈里,能减少运动量、减少能量损失、减少对草地的践踏。过去,草原上的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很普遍,牧民很头疼。现在好了,春天有备料,牲畜待在圈里,不会被饿死、冻死了,四季补饲料,牲畜长得膘肥体壮。
圈养场地是一个集成体,有可移动棚圈、多功能生态可移动巷道圈、饲槽、打贮草基地、住房库房、水电设备等,实现生产、生活、娱乐配套。
尕让交说,过去修围栏,柱子全都用水泥桩,每埋一个桩,就得挖开一个窝,绿草被毁,泥土裸露,会破坏生态。现在围栏全部是移动式,可组装,可拆卸,全部用螺钉螺帽固定,不伤草坪,方便拆卸,运输也简便。过去建房子、修牛圈,是将挖出的草坪垒起来筑成墙。建一幢房,要挖掉几十亩草地。现在建筑物普遍是钢结构加纤维板,不再“就地取材”。尕让交十分感慨:“我们当牧民的,就要珍惜好每一根草!”
他家的圈养场地有平方米,每隔两年换一个地方。对旧围栏场的草地,尕让交想了个好办法来修复。秋天,他把燕麦草种子均匀撒下,专门留下一部分小牛犊,赶着它们满场子转,草籽被浅浅地踩埋在地里。第二年春天,小草发芽,跃跃生长。顺着尕让交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的一块草地,小草青青,“明年就会实现满覆盖,与大草地没有两样,”尕让交高兴地说,“草原是我的家,我们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草原。”
尕让交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他家有草场亩,用于“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的牧场亩,年养殖牦牛87头,饲喂周期天,当年全部出栏,平均日增重克,实现效益21万元。尕让交说:“饲养1头牦牛,过去需要25亩草场,现在不到10亩,出栏时间还缩短了将近一半。”
据悉,截至年1月,若尔盖县已建成“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示范牧场个。
绿草茵茵,流水潺潺,鸟翔蓝天。尕让交向我挥手告别,眼前,一幅壮美画卷正在若尔盖县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