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政协重点提案丨持续助推川西北生

提案名称:关于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提案单位:农工党四川省委

牵头承办单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督办领导: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钟勉

农工党四川省委认为,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核心的地区,在做大做强我省文化旅游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蕴藏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农工党四川省委看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制约了该区域游客总量的增长;中心城镇和节点城镇的带动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文化旅游的消费层次较低;旅游环线的建设短板明显,发展态势不平衡;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挖掘较为单一;旅游人才建设与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提案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康定木雅圣地景区康定市文广旅局供图

经过提案办理协商,提案建议在编制全省“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全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省级层面文旅规划中得到充分吸纳。

文旅厅还吸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破制约游客数量的瓶颈”的建议,与交通运输厅合作制定实施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交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5A级景区、国家景区二级及以上公路,4A级景区、省级景区三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吸纳“加强城镇建设,形成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要素集群,提升旅游价值链”的建议,会同自然资源厅落实川西北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打造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和“网红”打卡点。

红原视觉四川万雪摄

以下为全文↓↓↓

关于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农工党四川省委

四川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以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核心的地区是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也是我省主要的民族地区,有着厚重悠久的藏民族文化,雄奇俊秀的高原自然风光,集中了我省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的50%以上,在文化旅游做大做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事关整个藏区的发展稳定大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以此作为产业富民惠民的关键抓手。近年来,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很大进步,越来越成为该区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仍蕴藏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该区域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制约了游客总量的增长。目前,该区域的旅游途径以公路交通为主,路线长、行游时间长,沿途对综合服务站点、停车场、加油站等基础和服务设施的需求较大。但是,除已经开发的重点或大型景区以及旅游集镇村寨之外,旅游服务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及不同规模层次和功能划分的配套设施,导致同类基础服务设施过多,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设施较少。面对迅猛发展的旅游需求,现有建设水平与快速增长的游客数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配套设施没有跟上的不足暴露得更加充分。

二是中心城镇和节点城镇的带动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文化旅游的消费层次较低。世界旅游名城大多是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不断改善游客体验,不断吸引聚集人气,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聚集,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形成个性鲜明的、适合游客需要的休闲生活方式,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但是,该区域的康定和马尔康等中心城市,丹巴、色达、茂县、若尔盖等重要节点城镇的城市建设明显落后于文化旅游消费需要,“游客数量与收入不对等,人来了却留不住消费”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旅游环线的建设短板明显,发展态势不平衡。《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等川西旅游环线,但是,由于该区域道路等级低、路况差,沿途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景区之间、县(市)之间未能完全形成快捷的交通路网,导致一些品质好、价值高的景区景点开发缓慢。比如,以卧龙、四姑娘山为代表的南部旅游带动力尚未显现;以红原、若尔盖为核心的草原游受限于季节,而阿坝、壤塘的旅游开发也相对滞后。

四是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挖掘较为单一。该区域具有亚文化圈层突出,比如德格文化圈、嘉绒文化圈、木雅文化圈、汉藏商贸文化圈、游牧文化圈、帕错文化圈、彝文化圈等多个亚文化圈;历史感厚重,比如巍峨雄浑的高碉,国羌、木雅、嘉绒、扎巴、里汝、曲城、尔苏、尔龚等多种方言和特殊习俗;多元文化、多个教派和谐共融;藏传佛教、苯教传统与民间宗教信仰习惯带来的神秘感等显著特点。但是,在实际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上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没有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旅游场景。

五是旅游人才建设与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所急需的、具有复合背景的一线从业人员短缺,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和培训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人才市场旅游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数量、整体质量、个人素质偏低,流失率较高。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打破制约游客数量的瓶颈。以应对游客数量快速增加为基础,科学规划和布设出入景区国省干线公路和景区内公路沿线服务区、停车场、公厕、观景台、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一方面,参考借鉴九绵高速服务区“文化+旅游”设计理念,积极推动已有的封闭式服务区向人车分流、游客与原住民互通的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开放型、复合型旅游综合体的功能转变,增加对游客的接纳量。另一方面,推进涉旅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和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对旅游实时信息的推送,充分拓展不同时段的游客接纳能力。

二是加强城镇建设,形成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要素集群,提升旅游价值链。针对该区域各大城镇普遍受高山峡谷地理条件制约,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一方面,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支持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及配套建设等,包括:构建符合游客需要的、充满活力的商业区;打造宜人的旅游景观空间;根据游客人数的季节性变化,保持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弹性,充分提升消费的档次。另一方面,商业功能和旅游功能实现交叉,居住区与旅游区、商业区既适当分离又互为支撑,形成以身临其境的深度体验方式,观察、参与当地生活,提供集文化、商务、居住、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进一步丰富消费的层次。

三是开发精品新品线路,为旅游环线注入更多实质内容。在全域旅游大格局中培育新业态。一方面,着力提升培育世界遗产生态观光之旅、民俗文化体验之旅、宗教文化探秘之旅、休闲度假康养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等精品主题旅游线路,以成熟景区带动新景区,精品带动新品。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错季旅游市场。开发滑雪、探险、登山、攀岩等户外旅游项目,将特色民俗旅游资源融入到各种旅游产品中,实现淡季不淡,推动区域内各个特色景区和景点平衡发展。

四是实现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深度开发。通过细致的公共空间设计和商业开发,最终形成活力独具、生活氛围浓郁、具有较高文化旅游价值的利用体系。一方面,结合主要景区、景点周边的自然地形,对建筑形态、高度、强度进行分区控制,从而形成具有山地河谷特点的天际线,构建丰富的景观层次。在重要城镇重建历史景观模型,构建参与体验的廊道、遗迹展览场馆、多媒体展示平台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具有历史感的主题节点空间。另一方面,按照商业类型实施分区控制,完善有利于游客户外活动的环境,对跟团游客、自驾游游客、单车客、徒步背包客等不同类型的游客进行精准细分,提供多种选择,带动特色商业零售及传统节庆活动展示。

五是建立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骨干、以本科为引领的旅游人才体系。搭建专门的旅游人才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高职院校的有效衔接。创新推进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旅游人才的层次与质量,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国际化、新业态旅游人才,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高效化。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工党四川省委: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第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省政协副主席钟勉高度重视,指示要求认真办理,亲自带领调研组先后前往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白玉县等地开展调研,赴黑龙江省考察全域旅游发展,并组织召开省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充分听取委员意见,了解提案所涉区域存在的问题,吸纳各地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效提高了提案办理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建设性。根据钟主席指示要求,我厅组建专班,研究制定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积极会同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交通运输厅、教育厅等省级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提案内容。

二、川西北地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

我省川西北地区幅员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8.97%;总人口.91万,占全省的2.6%,于年全部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区内现有5A级景区4个(其中阿坝3个、甘孜1个),占全省的31%,4A级景区38个(阿坝22个,甘孜16个),占全省的13%;旅游度假区1个,占全省的1.9%。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占全省的11%。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占全省的8.9%。建成文旅特色小镇5个,占全省的12.5%。年,川西北地区接待旅游人次.7万人次,占全省8.58%(其中,阿坝接待游客.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收入.1亿元,占全省5.08%,同比增长34%(其中,阿坝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7%)。

三、主要推进情况及下一步措施

(一)进一步夯实川西北生态区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年至年,我厅积极争取国家全域旅游发展基金万元,支持川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在川西北旅游环线、重要通景公路布局了一批生态停车场、自驾游营地、观景台和综合服务区等;统一了标识标牌;提升了旅游安全等级,改善了旅游环境。落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年)》方案,阿坝州新(改)建旅游厕所34座,对座旅游厕所在百度地图上进行了标注;甘孜州全年新建旅游厕所40座,开放共享厕所座,确保“厕所革命”落地见效。阿坝州在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加快推进,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产品实现在线查询、网络营销、投诉处理一体化;重点旅游场所移动网络和WIFI全覆盖,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环境监测等服务。

旅游交通不断改善。与交通运输厅合作出台《四川省“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年)》,把川西北作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在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大幅度倾斜支持,制定实施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交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几年来,甘孜州、阿坝州公路总里程已近5万公里,州府实现高速公路直接连通,普通国道三级及以上里程分别达到86.8%、90.1%,实现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5A级景区、国家景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4A级景区、省级景区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全覆盖;阿坝红原机场、九黄机场,甘孜康定机场、稻城机场、格萨尔机场开通运营,拉进了川西北高原与世界的距离,快进慢游交通网基本形成。

(二)进一步夯实川西北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基础,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我厅会同自然资源厅落实川西北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用地的,依法按建设用地管理;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由景区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与土地权利人依法协调种植、养殖、管护与旅游经营关系。同时严守川西北生态功能红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打造一批如康定溜溜城、甘孜格萨尔王城、马尔康嘉绒文化美食街、若尔盖县西部牧场非遗一条街、壤塘县罗吾塘后街等民族文化特色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通过科技、文创等手段培育民族地区文旅消费新场景,不少民族特色街区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二是以实施文旅小镇特色小镇培育工程为契机,依托民族文化、历史村落、文物古迹等打造了汶川县水磨镇、松潘县川主寺镇、九寨沟县漳扎镇,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泸定县磨西镇5个川西北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小镇业态丰富、布局合理、要素齐全、特色鲜明,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川西北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围绕世界自然遗产、草原湿地、藏羌风情、抗震救灾遗迹、长征遗迹、山地度假等主题,注重产品差异化发展,针对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特征,重点开发川西高原生态观光、藏羌文化体验、科普研学、特种旅游等产品,开发了以最美“/”自驾游线路、自驾营地体验、打造以海螺沟冰川温泉、甘孜山地运动节、星空度假、康定低空旅游、红原雅克草原音乐节等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主题多样、层次多样、体验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坚持高水平规划、多功能配套,依托九寨沟、川西北大草原等打造“大九寨”;依托稻城亚丁、泸沽湖等打造“大香格里拉”;依托海螺沟、木格措等打造“大贡嘎”;依托蒙顶山、松潘古城等打造“茶马古道”等精品旅游线路。

(四)进一步挖掘川西北生态区全域旅游发展潜力。开展文旅资源普查,摸清川西北文旅资源家底。年,我省启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补助甘孜州、阿坝州资源普查补助资金万元。截至目前,川西北生态区文旅资源普查共查明旅游资源个(其中,阿坝州个、甘孜州个),初步评定四级旅游资源个(其中,阿坝州个、甘孜州个),五级旅游资源个(其中,阿坝州个、甘孜州个)。下一步,我们将在进一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特别是川西北生态区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谋划好川西北生态区全域旅游发展蓝图。在编制全省“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全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省级层面文旅规划时,将认真研究和支持川西北生态区全域旅游发展。同时,将指导川西北生态区各州抓住规划编制的“窗口期”,研究编制好全域旅游规划和“十四五”规划,重点策划包装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指导与其他领域规划做好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五)进一步健全川西北生态区旅游人才体系。我厅积极会同教育厅加强文旅人才培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培养一支精于管理、服务优良的文化旅游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文化旅游管理人才、非遗传人、演艺人才等各类人才,壮大川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为川西北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指导民族地区文旅部门积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川办发〔〕84号)《四川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精神,加大与涉旅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下一步,教育厅将建立紧密对接全省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4+6”现代服务业领域紧缺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提高专业与经济社会需求匹配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