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漫长的冬季,春日来临
当冰封的黄河开始流淌
当第一棵小草从泥土中冒出嫩绿的新芽
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天
才算真正降临到甘南大草原上
黄河在这里跌宕起伏,流水用弧线画出大地,大地孕育无尽生命,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上千种生物蓬勃的生命周而复始,雪山之下都是生命的源头,草场上牧人的故事如同草种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地理经纬的大开大合,成就了甘南独一无二的生态天赋,也激活了高原人民与生俱来的绿色崇拜和生态信仰。
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初,甘南最美的湿地草原河曲马场景区都会迎来黑颈鹤等珍贵候鸟,它们完成繁殖后,通常在当年11月左右,又“携儿带女”南飞越冬。
摄影:丁丕青
摄影:丁丕青
大量的黑鹳、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随处可见的斑头雁、赤麻鸭等珍稀鸟类聚集景区内,使这里成为国际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摄影:丁丕青
摄影:丁丕青
群鸟嬉戏,翩然起舞。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生态自然画卷。
冰消雪融,一个个嬉戏觅食的鸟儿,点缀在河曲马场景色优美的湿地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悄然天成。
摄影:丁丕青
赤麻鸭飞过河曲马场▲
斑头雁夫妇正在悠闲“遛娃”▲
凤头??虐起狗来也是毫不含糊▲
长嘴百灵是草原上的口技表演大师▲
在诸多候鸟中,漫步在景区的黑颈鹤格外吸引人的目光。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在藏区的神话传说当中,黑颈鹤更被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同胞赋予了很多特殊的含义,玛曲人们亲切的把它称为“翀(chōng)翀”。
有的地方把黑颈鹤看做格萨尔王的马倌;而有些地方,黑颈鹤则是远嫁女孩的乡愁。正因为其在藏族同胞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黑颈鹤又常常被称作“藏鹤”。
一只黑颈鹤飞过河曲马场上空▲
在高原上,黑颈鹤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01
河曲马场湿地成因
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东流至玛曲木西合地区时,并未像多数河流般顺势东下,而是在玛曲拐了一个多公里的大弯,从欧拉秀玛回流向青海,顺势造就了美丽的玛曲草原。
阿尼玛卿雪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西倾山从北向南绵延进入县境北部,形成了玛曲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高度递减的地势。由于地势平坦开阔且黄河回转而流,黄河的流速非常缓慢,流向也不受拘束,因此在黄河流向青海的途中,时常会有一股股水流脱离黄河,在玛曲这片土地集结,造就河曲马场景区“最美湿地草原”的美誉。
俯瞰河曲马场景区,新华社摄▲
平坦低洼的地势,湿润多雨的气候,不仅形成了河曲马场景区极富特色的草原湿地景观,而且还极大的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在蓄洪、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的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河曲马场景区风光▲
河曲马场景区内有一处围挡起来不起眼的院落,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所在正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若尔盖站”)的所在地,该研究站占地面积约7亩,站区海拔米,距离玛曲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典型高原湿地和草原为研究对象,以全球变化与人为扰动背景下,高原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及其与大气相互作用为研究目标的综合研究站。
△坐落于河曲马场景区的“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
占地平方公里的河曲马场
其中水域面积就占亩
从高空俯瞰整个景区
一个个湖泊好似珍珠般撒落在草原上
置身其中更是恍若跌落在童话世界中
抬脚落步间皆是绵软的回忆
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初步调查
仅湿地区域内就有高等动物余种
兽类已知的有42种,占甘肃的25.7%
(在景区内觅食的河曲马)
▼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雪豹、白唇鹿、黑颈鹤、黑鹳、金雕
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兀鹫等十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棕熊、大天鹅、蓝马鸡、秃鹫等20种
此外还有10余种水禽在这里越夏繁殖
河曲马场景区是真正的动植物生活的理想家园
(年11月初,3万多只候鸟聚集在河曲马场景区)
▼
02
湿地与候鸟的关系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了危机重重
只为一个目的
生存
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
春天来临时,它们振翅飞向北极的故土
有些一鼓作气不舍昼夜
另一些则且行且驻
艰难地向着遥远的目的地挺进
漫步在河曲马场景区热尔钦湖的黑颈鹤▲
湿地对候鸟来说,是一个食物资源丰富的中途站。候鸟迁徙时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体脂肪。候鸟们一方面需要补充能量,一方面又不可停留太久,因为它们总是力求尽快到达目的地,这样风险和迁徙的代价相对来说会降到最低。
因为它们需要的食物和水湿地都异常充足,所以鸟类迁徙的最佳停留地和补给站便选择了湿地。而他们之间也不是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在候鸟得到湿地好处的同时,湿地也得到了候鸟带来的植物种子和有机肥帮助湿地植物和水生物生长!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候鸟与湿地之恋,经历了千万年的考验,依然我心依旧,一片赤诚,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着相依相守的忠贞坚定,维系着生命的存在繁衍,让海枯石烂在自然界焕发出不一样的颜色,让从一而终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向往。
03
候鸟迁徙,一条令人惊心的血色之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候鸟的迁徙路线主要有8条:(1)美洲-密西西比迁徙路线;(2)美洲-大西洋迁徙路线;(3)美洲-太平洋东部迁徙路线;(4)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5)中亚-印度迁徙路线;(6)黑海-地中海迁徙路线;(7)东非-西亚迁徙路线;(8)东大西洋迁徙路线。其中,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中亚-印度迁徙路线和东非-西亚迁徙路线3条路线贯穿我国全境,让中国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候鸟的迁徙之路,一般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前行,那是祖祖辈辈长期选择的结果,是候鸟与湿地亘古不变的约定,前世不变,今生坚守,来世也必将至死不渝。它们不容许这条路线发生任何变化!变化,意味着落脚点的消失,意味着食物的短缺,意味着致命的打击。
曾经全球约有23%的大滨鹬以韩国新万锦为迁徙路上的加油站,然而,就因为韩国在新万锦围海造地,给大滨鹬种群带来灭顶之灾,直接导致年-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全球大滨鹬数量锐减20%。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著名的鸟类学家曾指出,湿地的破坏,会直接导致候鸟寿命的缩短。
万米捕鸟网、组织化犯罪、被车辆辗毙、触电致死......候鸟在全球迁徙过程中不仅遭受自然危害,还有人为威胁,甚至有些鸟类已濒临灭绝。当新闻报道出这些触目惊心的字眼时,也许只是让观众一时愕然,但背后却是候鸟们一次又一次真实的灭顶之灾、生离死别。
年10月,林草局为切实加强秋冬季候鸟保护,推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切实加强秋冬季候鸟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省市需多部门配合、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强科普和宣传等要求。
年的秋冬,全国约名志愿者组建了支候鸟保护团队,开展了“万人护飞”行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定期巡护、人工投喂、医学救助等方式积极开展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行动。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甘南大地的各族人民,天生就懂得“生态信仰不可亵渎、自然尊严不可冒犯”的道理。对于湿地与候鸟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而且还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信仰自觉。这种与生俱来的生态崇拜和生态自觉,使甘南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为这片土地生命的延续提供了一个极为理想的乐土。
记者在河曲马场采访当地老人藏族传统生态伦理观▲
人类有必要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好鸟类乐园的必要性,让草木繁茂,万物峥嵘,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候鸟穿越山水的如期赴约,能够看得到美景,觅得到美食,寻得到真情,度得了余生!让亘古不变永恒的相守可以永远传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