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三底色,德阳助若尔盖谱写乡村振兴

王皓四川在线记者徐登林阿坝观察王鑫

2月24日9点过,若尔盖县巴西镇阳光明媚,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和“胜利曙光”雕塑地,旁边一座以红色为主的建筑造型别致,扯人眼球。

“这栋建筑是以红色史诗、云端天堂为主题主线打造的‘胜利曙光’展陈馆,也是德阳市第五批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首个完工项目。”德阳援若指挥部宣传组组长骆才建介绍,该项目作为“三底色”项目之一,于去年10月14日正式开馆对外开放。

何为“三底色”?原来,自年5月德阳市第五批援若工作队抵达若尔盖以来,工作队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特有的长征、黄河、生态即“红黄绿”三个发展底色,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聚焦长征文化擦亮“红色”本底

若尔盖拥有浓郁的红色文化,是四川省境内红军三大主力共同走过的县、红军三过草地中最艰苦和最悲壮的地区之一、长征时期路线斗争激烈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德阳援若工作队牢牢抓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机遇,结合若尔盖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规划,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我们投入援建资金万元,积极参与‘胜利曙光’旅游服务中心及附属设施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德阳援若工作队领队、若尔盖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华清介绍,“胜利曙光”展陈馆主体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整个展陈馆分为五大板块,讲述了红军长征经过若尔盖的历程,并融入了若尔盖28处红色遗址遗迹和人们耳熟能详的金色鱼钩、七根火柴等故事。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力争通过“胜利曙光”展陈馆的建成,为若尔盖县建设长征文化国家公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刘华清透露,德阳还将在今年投入援建资金万元,继续参与三军同道北上主题公园、巴西会议纪念馆提档升级等红色文化项目建设,以此提升若尔盖县域旅游品牌和知名度,推动长征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聚焦国家战略传承“黄河”文化

若尔盖是黄河干流流经四川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县。作为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若尔盖素有“中华水塔”和“中国西部高原之肾”之誉,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离开“胜利曙光”展陈馆约2公里就到了“红色第一村”——巴西镇班佑村。这里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结束的地方,也是迎接胜利曙光的地方。

“按照规划,今年我们计划投入资金万元,重点打造巴西镇班佑村。”德阳援若工作队副领队、若尔盖县组织部副部长兰洪伟说,我们力争将班佑村打造为牧区乡村振兴典范。

该村背靠黄河支流热曲河,幅员面积.14平方公里,共有户人。虽人口不多,但是能做的文章却不少。“目前我们规划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两大战略。”

详细来说,就是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围绕文旅做文章;依托国道线奠定区位优势,规范集中建设货车停车场、服务中心,打造“货车驿站”,促进集体和群众增收;同时持续推进减畜增收工作,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聚焦生态保护激发“绿色”动能

在若尔盖县城东侧,距离城中心2.3公里的若尔盖生态产业发展融合园区内,一家标准化、现代化的牦牛藏绵羊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即将建成投产。

为促进若尔盖草畜平衡,促进若尔盖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德阳援若工作队策划构建“养殖+屠宰+销售”全产业链,项目将按照前、中、后三端来整合配齐产业发展动能,以援建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

做“优”前端。养殖上实施“放牧+补饲+圈养”三结合顺势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今年计划建成“三结合”标准养殖示范牧场10个,优化饲养方式,改良肉质品质,减少架子牛外流,让更多的增收留给本地牧民群众,同时推动草畜平衡、保护湿地生态。

做“强”中端。德阳援若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对接德阳食品龙头企业——四川牛大汉食品有限公司,最终促成其落户若尔盖。

“我们策划实施了牦牛藏绵羊屠宰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构建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引导屠宰企业向肉类深加工企业转型。”挂职若尔盖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周天祎介绍,这个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2亿元,其中德阳投入援建资金万元。

目前该企业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年10月投产,设计产能年均屠宰牦牛藏绵羊不低于5万混合头、产值不低于5亿元、税收不低于万元。

做“宽”后端。在销售上,将实施牦牛藏绵羊等特色产品推广项目,包装注册若尔盖公用农业品牌,加快特色产品推广,扶持电商及物流配套产业发展,让若尔盖畜牧业名号更加响亮。

刘华清表示,德阳计划五年实施援建项目26个,投入援建资金约1.72亿元,聚焦“三底色”助若尔盖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