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初心地2011年2020年若尔

川观新闻记者徐登林文/图“嘘——”“嘘——嘘——”,吹着口哨,一铲铲饲料被倒进料槽,或立或卧的牦牛迅即围拢,争相舔食起来。5月16日早上8时许,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蒲瓦甲在朋友东勇协助下,在圈舍里给新购的21头牦牛喂料。东勇在圈舍里给牦牛喂饲料早上不将牛群赶入附近的草场,反而关在圈里喂饲料,这是若尔盖县新创的给湿地草场减压的好办法。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中的年,在湿地公园内尚有牧民户、人,饲养的草食牲畜达头,超载79.56%。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建荣(右)与牧民交流为解决这一超负荷问题,当地投入万元,对黄河及白河两岸核心区实施移民搬迁及禁牧限牧,并对黄河九曲第一湾主景区的黄金通道实施生态移民,使原始自然风光得以恢复,同时大幅提升了主景区旅游承载能力。其实,牲畜超载现象不仅在当时创建中的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在整个若尔盖县,这种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年阿坝州牧区五县草原载畜量情况统计表显示,若尔盖县当年理论载畜量为.42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万羊单位,超载率19.08%。为解决湿地草场牲畜超载问题,在当地牧民和企业多年尝试的基础上,年,若尔盖县正式在全县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即“放牧(散养)+补饲+圈养”三结合。黄河与白河交汇处“三结合的精髓在于补饲这一环节,饲料部分替代草料,不但减轻了草场的压力,而且牦牛生长期缩短近一半,成本大幅降低,肉质由粗糙变细嫩。”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建荣称。过去,若尔盖县牦牛早出晚归,一天12小时左右都在草地上啃草游荡,而且牦牛一般6年左右才出栏。采用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后,3年左右的牦牛开始补充饲料,补饲6个月左右即出栏。今年4月,蒲瓦甲和东勇共同出资,到同村牧民家里收购了21头3年龄的牦牛。“在咱们牧区,牦牛有‘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说法,春天是牦牛最瘦弱的时候。”蒲瓦甲说,这批收购的牦牛只需补饲6个月,就可出栏,期间每头牦牛每天增重可达0.9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早上给牛喂了饲料,让其呆在圈里,下午才放出去,晚上要收回。”蒲瓦甲说,现在补饲的牦牛在草场的时间仅6小时左右。过去自然放牧一头成年牦牛一年需要草场20亩左右,而补饲后,仅需要8亩草场,而且因为饲养期变短,张建荣大致测算过,平均一头牦牛出生到出栏消耗的草场面积由过去的亩变成现在的28亩。截至年,若尔盖县投入各级资金万元,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示范户户,其存栏牦牛头、存栏绵羊只。“我县将继续推广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由传统畜牧业养殖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张建荣表示,通过全面落实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大人工种草力度,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减轻湿地草场压力。本文来源:川观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