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者草地人李银昭

草地人

李银昭

那时,大雁还没有飞过天空,北冰洋的寒流还被挡在千里之遥的乌拉尔山以外,川西高原的这片大草地,野花遍地、小草疯长、牛羊茁壮。一支从松潘毛儿盖向西行进的队伍,就在这个季节,走进了大草地。随后,十万大军先后抵达。这里,既成了这支红色队伍休养壮大的摇篮,又是运筹战略转移的帷幄;在这里,这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征队伍,经受住了冰雪、饥寒、沼泽、战争的生死考验,锤炼出了一支所向披靡、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铁军。

八十七年后的一个早晨,我被你带进了这片茫茫大草地。

草地依然,马嘶不在,军号声远。

在都江堰,你本可安享退休后的天伦日子,但你却说,草地上遍地的火把,黄河渡口的人流和马嘶,总在梦里来找你。你就只有回到高原,回到这片草地。

你说:我是草地人。

1

黄河右岸的郎木寺,你来到这个世界就听着这条大河的涛声。你是这里走出去最早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你回到高原,从事教员工作。在而立之年,你被调到阿坝州若尔盖史志部门工作,因常年收集整理有关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故事,你被誉为大草地上的“红色活地图”。

刚到党史办工作,你的兴致并不高,但为了亲友和同事那些期待的眼神,你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做人做事,一直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时间到了年,恰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这年,有关草地、长征、红军的词语不断出现在你的工作和生活里。这些词语在你的心里不断萌发、生长,像大地上的一棵树苗,经过雨露阳光,最终长成了信仰。

你说,草地人有一个谚语,是关于牦牛的,翻译成汉语就是“一生只认一顶帐篷”。这也是草地人最突出的性格,那就是倔强、认死理,瞄准一个目标就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绝不改变。因此,在党史办这个岗位上,你越干越投入,其间也有许多机会调离,但你始终没有动摇。你认准了这顶“帐篷”。

上黄寨,是草地边沿一个非常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你走进农家小屋,一个小女孩坐在昏暗的房角,见了人也不敢起来打招呼,看起来很沮丧。一面土墙上,贴满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奖状。这是一户红军后代,孩子的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力,贫困让她早早辍了学,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女孩泪眼婆娑的一句“想读书”,让你想起小时候在郎木寺,你的一些小伙伴因贫失学的情景,此事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走出这个小屋,一个大胆的构想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寻找流落在草地的红军后代。

你根据民政局登记的红军档案,与同事、妇联工作人员及一名司机4人,一同在当年红军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遍访寻找红军及红军的后代。

在寻访中,一位叫茹措的红军后代,她的养父一辈子没有结婚生子,收养了她这个藏族女孩。茹措成家后,老红军生病瘫痪在床上。4年里,她和丈夫安潘一直侍奉左右,为老红军养老送终,一家人虽没有血缘关系,却亲情深厚,被当地评为“五好家庭”。

你说,经过大量寻访后,根据三个认定标准“一是要有红军留下的信件,二是要有相关人证,三是要有红军留下的遗物”,共确认了72户红军后代。这些留下来的红军后代,经过你们反复入户调查、写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