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全国人大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nb.ifeng.com/a/20180503/6548169_0.shtml

5月,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大草原开始恢复了它的勃勃生机。6月10日至15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调研组来到四川省,就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研。“民族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是今年民委的一项重点调研内容,7月11日,另一队调研小组踏上了奔赴内蒙古的路程。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达4亿公顷,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2%,占国土总面积的41.7%。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屏障区,还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保护好、建设好草原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还关乎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强化依法管草护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原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年通过了草原法,后经过一次修订和两次修正,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由1部法律、1部司法解释、1部行政法规、13部地方性法规、4部部门规章和11部地方政府规章构成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据统计,年至年,全国共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8万余起,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起,有力遏制了草原违法案件上升的势头。

四川省结合省情出台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办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施〈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实施办法〉的变通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相继修订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野生植物采集收购管理办法》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一法两例两规章”的草原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

调研中,一些部门、地方反映草原法制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大家呼吁尽快修订草原法,一方面,现行法律规定的处罚依据不够充分,处罚力度偏轻,导致草原违法案件多发常发;对违反禁牧和草畜平衡规定行为未作出处罚规定;专门针对草原承包的法律规定不完善,目前草原承包不到位、承包合同管理和流转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农牧民承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涉及草原的一些生态文明制度,如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都迫切需要在草原法中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得到贯彻落实。

草原执法监督也是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同志反映,川西北牧区草原监理人员人均承担万亩以上的监理任务。理塘县草原监理站编制6人,但目前在岗只有1人,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缺编缺人问题。目前草管员人均承担管护任务3.3万亩,但收入每人每月只有元,并且缺乏交通工具等设备,无法有效执行管护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同志指出,在机构改革中,将原草原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上划行政主管部门后,行业综合执法体系尚未形成,执法监督力量严重弱化。建议进一步加强草原执法监督工作力度,结合行业综合执法工作,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高素质执法队伍。在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的三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进一步依法规范体系建设,强化执法手段,全面做好监督执法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从容应对依法保护草原的新形势。

进一步完善草原保护支持政策

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矛盾复杂。其中,如何统筹人草畜的关系,协调草原生产与生态的双重功能这一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焦点。自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当前国家在草原牧区投资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年新一轮补奖政策启动,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进一步优化。据统计,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草原补奖资金.6亿元,实现禁牧草原面积12.06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05亿亩。

在四川,草原生态补奖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在内蒙古,则采取“标准亩”“四到盟市”“保底封顶”“奖惩挂钩”等多项措施,创造性落实草原补奖政策,使10.2亿亩草原“带薪休假”,其中,4.04亿亩草原落实了禁牧制度,6.16亿亩草原推进了草畜平衡制度,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

在四川红原县,当地反映,据测算,草原湿地年畜牧业产值达45元/亩,而当前实施草原禁牧每亩补助7.5元,草畜平衡奖励每亩补助2.5元,所获得的草原补偿远低于禁牧平衡区畜牧业产值。建议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补奖禁牧、草畜平衡、沙化管护、退牧还湿的补助标准。

而在内蒙古,草原补奖政策落实也遇到了新的情况。机构改革后,指导地方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职能职责划转到林业和草原部门,而草原生态补奖中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仍留在农牧部门。今年,农业农村部已将草原生态补奖资金中的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更名为农牧民补助奖励资金,生态补偿正在向生产性补贴转变,这势必影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紧紧抓住保护草原生态这个核心,继续严格执行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用于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资金用途不变,并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过渡到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对于世代生活在草原的农牧民来说,草原是他们的家,也是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最重要依靠。保护的意义无需多言,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保障他们的收入,才是保护草原生态必须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差,草原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下,鲜草产量在3.5吨/公顷以下的低产草原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65%左右。据测算,我国天然草原生产能力为7.02个畜产品单位/公顷,仅为美国的1/20,新西兰的1/80。长期以来,我国超牧现象严重,年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虽然较年下降16.7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11.3%。

在四川若尔盖县,牧民人口达6.88万人,他们靠增加牲畜养殖数量来增加收入,无投入意识和补饲习惯,靠天然牧草进行放养,还沿用传统靠天养殖的模式。随着人口和牲畜数量的不断增长,天然草场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这并不是少数个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积极引导牧民转变思想观念,利用现代组装配套技术推行牲畜舍饲和半舍饲养殖,走质量型、高效型的现代化路子。

近年来,抓科技支撑草原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地方重视。在四川,落实牧区良种补贴政策,推进牦牛、绵羊品种改良,提高肉、奶单产量,同时在牧区推广高产优质牧草种植、舍饲半舍饲养殖、冬春补饲、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尽管近年来牛羊存栏量在下降,但出栏量、肉奶产量和牧民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

总体看,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水平较低,支撑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草业科技贡献率不足30%,国外草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70%以上。草原科研投入经费少,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不强,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草原生态保护方面缺少国家重大科研专项支持,在草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等方面理论研究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低。无论是草原保护还是草原利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提升草原工作水平,迫切需要加大草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同志反映,“缺钱”是一个重要原因: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推广环节投入少,基层草原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差,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工作条件差、环境艰苦,办公设备老化,试验仪器陈旧。建议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支撑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草原科技支撑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草原科技支撑工作的顺利实施。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再加上草原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当前草原生态整体依然较为脆弱。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草原调查统计制度,实际工作中仍然沿用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同志反映,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情况,还是年的自治区普查结果。全国草原生态、资源、权属等方面的状况不清,草原边界不明等问题较为突出,数据冲突严重,直接影响相关草原保护政策制定、制度建设以及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建议尽快启动第二次全国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在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草原利用现状调查。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摸清草原底数,积极探索草原全方位监测技术和方法,研究融合林草资源数据,打造林草大数据平台。提高重点草原生态功能区监测精度,逐步实现草原植被盖度和生产力动态监测、人工草地和非法征占用草原地块实时监测,为依法保护、科学决策提供精确的技术和信息保障。

来源:中国人大手机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