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车路过班佑,我在地图上做了一个截屏。这个偏僻的村庄,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特大的意外死亡事件。
班佑河边,曾有多红军士兵,坐着冻死。这支军队的将领,叫彭德怀。
如今,在当年红军冻死的班佑村的国道边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这多名死难红军士兵。
班佑河是一条很小的河,水深通常只有十几厘米到半米。宽度只有几米到几十米。班佑河在草原上像一条扭曲的蛇,缓缓爬行,在若尔盖和黑河汇合,最后这两条河都汇入黄河。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主力部队已经跨过班佑河几十公里,得到了村里的补给。彭德怀发现还有一支队伍没跟上来,或许是体力不支,就命令王平带一个营去接他们。
王平回到班佑河,在望远镜看到一群士兵背靠背坐在草地上一动不动。过河去看,发现他们都死了。其中有一个小士兵还有一点点呼吸,就背着他过河,但是半路上也死了。
在河边过夜的这多士兵,全部死亡,一个都没有活过来。他们刚刚跨越大草原的荒凉区,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可以得到粮食和保暖,却没有坚持到最后几里路。也许他们看到了村庄,只是再也走不动,于是就地休息。
班佑村海拔米,虽然是夏天,夜间也会很冷。若是遇到降雨刮风,很容易冻死人。
这是7月8日我在这段路上的气温截图:
尤其是风雨中穿过海拔多米的尕里台山口,更是觉得寒风刺骨,当时山口的温度远低于若尔盖、碌曲、松潘县城的温度,应该在5摄氏度左右。
夏天若是遇到恶劣天气,在风雨夜,没有遮挡的海拔多米的若尔盖草原上,晚上气温可以降低到在2到10度。如果没有防雨的衣服,而是穿着容易打湿的棉布衣服,就更容易死去。
白银越野跑冻死的21位越野选手,就是遇到这样的天气,他们穿得太少了。
而当时的军装,是灰色棉布做的。今天的户外驴友,都叫棉布是「户外杀手」,因为稍微打湿一点,就不再保暖,而且很难干,风一吹,降温就更激烈。
草原上没有地方可以躲避风雨。而这些士兵个个腹中空空,没有足够食物提供热量,更容易失温冻死。
02
班佑河畔冻死多士兵,仅仅是过草地途中的一小部分。这片大草地,他们来来回回一共穿越了3次。三次穿越的人员损失的总数,可能接近2万。
死亡人数很难精确统计,因为一路走一路人员损失,只能根据几个节点的人员统计来估算。
阿坝州D史研究室的研究认为,红军三大主力在爬雪山过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在万人以上。
红一方面军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在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人,中央纵队和一、三军余人),损失人。
红二方面军年7月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原二、六军团1.4万人,又补充了红三十二军多人),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10月间三大主力会师时为1.1万人),过草地损失约人。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即损失近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
按照这些官方数据,大体上可以计算出三次过草地的损失总人数大约是:
++0×2=人。
今天的这片草地,是一个网红打卡景点。草原边上的道路,甚至被叫做「九红草原观光路」,路边有很多牧场和帐篷供游客观光游玩。如今的大草原,看起来很祥和,你很难想象当年曾经有上万士兵把躯体留在这里。
当年的死亡之路路,现在是驴友们的徒步路线。但是饥寒交迫、穿着棉布衣服爬雪山过草地,和开着越野车、穿着冲锋衣抓绒衣、背着足量食物和露营帐篷爬雪山过草地,并不是一回事。红军是搏命,驴友是休闲。
这片草地上有三大危险。
第一是没有食物。周边几百里都是无人区,除了偶尔过来的牧民,几乎看不到人。
由于没有粮食,士兵吃草根、树皮,中毒死者不少。更有极端例子:一些士兵吃的青稞粒没有完全消化,大便里拉出来的青稞粒也被战友洗干净拿去吃了。
第二是沼泽地的危险。这是一片盆地,周边是一圈四千多米的山,盆地草原海拔多米,山上流下了的水积累在低洼地带,形成沼泽湿地。对不熟悉沼泽地形的外来者可能是致命陷阱。士兵不熟悉地形,找不到当地人带路,经常陷入危险的沼泽地而造成人员死亡。
第三就是夜间的低温。缺粮的时候人容易冻死,尤其是缺粮、体力透支过度、失温三者叠加在一起,更是致命。而过草地的红军这三者兼备。
03
明明有很多大路可走,红军为何要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原本是可以走大路的,若是抢到合适机会,从大路北上甘肃,这条路并不难走。
但是,大路要穿过松潘县城。而松潘,正是胡宗南集中兵力驻守的地带。
松潘是汉代以来的西南最重要的军事重地。保存至今的明代松潘古城墙,城门洞深度30多米,是明代城墙里最深的城门洞。松潘城外城的西门,甚至修到比城内高米的山上。
松潘城墙宽度达到12.5米,军队在城上可以快速移动。由于城墙宽,甚至曾经被误以为是机场跑道而被轰炸。
胡宗南调兵驻守松潘后,攻打松潘只能导致全军覆没。所以红军只能放弃攻占松潘的计划。
如今的松潘古城,只是一个网红打卡景点,夜景更是美不胜收。但是70多年前,它是红军的噩梦,为了避开松潘城,红军只能爬雪山过草地,踏上长征路上最艰难的一段路。
04
建国后,曾经有人提议,应该去找到那些过草地的士兵尸体,给他们建立一个巨大的烈士陵园。
但是,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在藏区草地上,尸体并不能久留。
在班佑,就有一个著名的天葬场,是藏区座天葬场中第12个,规模很大,非常有名。
泥马龙天葬场是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乡班佑村南6公里三面环山的草原上的葬场。清代即已使用,延续至今。天葬场面积为长米、宽米的草坝,北部修有长0.78米、宽0.6米、高0.35米的石砌台,石台后的山坡插布经幡。年5月,新增通高5.2米佛塔1座。
这个巨大的天葬场,每天都有很多运来的尸体天葬,所以这周边会有大量的秃鹫。
当地人认为秃鹫是大德和菩萨的化身,秃鹫在他们的心目中不是死亡的象征,相反是吉祥的预兆,除了在天葬台能看到成群的秃鹫,平时很少见到。
在这片土地上死去的士兵遗体,应该早已被周边的秃鹫天葬。按照当地人的观点,这是吉祥的。
如今人们可以见到的,只有班佑公路边上的一座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