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非遗保护专家讲王川黄河文明与四川

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lvyouxfnet.com/49767.html

7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若尔盖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阿坝州若尔盖县成功举办。

论坛围绕“黄河源非遗保护实践经验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法路径”、“黄河源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两大主题,研讨论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探索黄河源非遗保护新方法、新路径。由此,我们特推出黄河非遗保护·专家讲专栏,解读专家观点,讲述黄河源非遗保护的故事。

本期专家

王川

王川,四川师范大学“狮山学者”特聘教授,中华文化与西南区域文明互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历史学建设点负责人,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第五届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一批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第十二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届暨第四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等称号,兼任古都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四川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史;以陈寅恪、李源澄为中心的近现代学术史。在本次论坛中的发言题目为《黄河文明与四川历史文化之关系》。

专家观点

中心内容

通过对黄河文明与四川历史文化交往的历史过程回顾,不仅可以发现四川历史文化深厚的内涵,而且能够总结四川历史文化发展中与黄河文明的交融,领略四川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四川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其文化不仅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特色,而且受到周边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影响,其中,受黄河文明影响深刻,这也是四川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01

四川地区的古文明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之一的古蜀文明发源地,大约从距今年起,这一地区就出现了最初的人类文明,历经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等不同发展时期,至迟在春秋战国时,古蜀文明融入黄河文明的进程启动;公元前年,秦国灭巴国、蜀国之后,加快了这一历史进程;并大约在汉代最终完成了古蜀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融。

02

四川一地的黄河文明化

秦并巴蜀及深远影响

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有了巨大进步。成都迅速发展成为秦汉时期五大商业中心之一,其地生产的蜀锦不仅闻名全国,而且在南方丝绸之路的沟通下远销海外。与此同时,文翁治蜀使得蜀地文明得到开化;井盐、火井、天文历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发明让成都成为当时的科技之都;茶叶产地、休闲之都、漆器之都、道教发源地等称号更是这时成都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闪亮名片。这些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深刻受到来自北方黄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历代北人南下

1.秦国人、秦朝人南下

秦始皇时期,在秦国对原有巴蜀地区治理的基础之上,继续采纳了以往秦国移民巴蜀的做法,采取从北方各郡强制迁徙的方式,来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统治与管理。如位于蜀郡郡治成都西部的“临邛县”(今成都市下属的邛崃市,今距成都西部70多公里),是成都西部的门户,始建置于公元前年(秦惠文王统治的最后一年),是蜀郡最早设置的四个古县,该年,蜀郡守张若在成都、临邛,分别置设了盐铁市官。当地本有土著的“邛民”。秦始皇更下令迁徙北方居民以充实。

2.北人李冰:南方治水=北方领导力+南方治水经验

有了都江堰,助推了“天府之国”的形成;天府之国丰庶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巴蜀农业文明独有的“士民之庶,物力之饶,甲乎天下”的特征;以及蜀人“俗不愁苦,人多工巧”的生活方式。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特征,因其历史的悠长,而成为巴蜀文化特质及其展现面貌的决定性因素。郭沫若认为,“四川人的丰富的革命性和彻底的建设性,是由李冰启发出来的”,这些论述,都是对于李冰修建都江堰历史功绩、极大影响了四川文化的认可。

3.古代文人的南下:以唐宋诗人群体南下入蜀为例

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四川地区社会相对稳定,工商业出现新的繁荣,城市突破了封闭状态,这不仅给天府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刺激了城市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唐代开始,四川地区就成为了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并对四川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屈一指的是李白、杜甫、元稹、李商隐等,他们的诗词成就体现了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唐宋时期四川文化尚文风气的代表。

4.共和国时期南下干部

现在江浙、云、贵、川等省份许多退休干部都是来自黄河流域的北方人,山东的尤其多。四川也是如此。他们的南下,再一次输入了北方文化,尤其是黄河文化。

5.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到四川

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元康六年(年),氐首领李特率难民入蜀。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年在绵竹聚众起义,领导西北难民反抗西晋的统治。

03

移民四川带来的黄河文明

四川文化是以四川本土文化为主体,又兼容南、北文化的多元文化复合体。这种多元文化的和谐包容性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四川地区容纳了来自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移民,正是大量移民的交流交汇造就了四川文化的和谐包容特征。

多次移民的兼容共处、融合发展,造就了天府四川和谐包容的地域文化特质,移民文化使四川人具有开放兼容心态,能够海纳百川,友待九州。四川人正是在汇纳百川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文明,同时也熔炼出自己立身待人的精神品质。五方杂居、多元多样的社会结构,促成了成都和谐大度的社会风尚,缔造了成都休闲之都、文化之都的社会底蕴,造就了天府文化乐观包容的独特精神品质,是成都开放包容城市性格的极大支撑。

进取中有保守,勤劳中有逸乐,幽默中有辛酸,等等。可见,四川民俗,兼采了北方及南方之长。移民大省的四川,成为了全国人民都喜欢休闲、养老、无异乡感之地,这是长江文明、黄河文明交融带来的文明“红利”。

(注:以上观点整理自“黄河源非遗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王川的发言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

作者/来源:四川非遗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