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长征,跨越中华大地二万五千里,扭转了革命命运,却也奏响了一曲悲壮的凯歌。
当初二十万的红军出征,一路征战吸纳了两万余新兵,然而最终抵达延安的却仅有五万人。
两年的长征历程中,途中损失了数十万红军战士。在穿越雪山越过草地的过程中,就牺牲两万多人,这是何等的悲壮。
“穿越草地为何会导致上万人的伤亡?”虽然草地仅六百多公里,但以红军每日行军70余公里的速度计算,仅仅是短短几天的时间,为何伤亡如此惨重呢?
就牺牲两万多人,这是何等的悲壮。
在雪山草原的若尔盖县班佑乡班佑村,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屹立在曙光中,向世代传达着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的英魂长眠之地。
这座纪念碑映衬在清晨的曙光中,见证着两万多名红军战士无法走出这片雪山草原的悲壮历程。他们无法回家,也无法抵达目的地,只能以这座纪念碑永远安息,守护这片土地。
纪念碑的存在象征着一个分界点,向过去望去,是饥饿、病痛和绝望的征程;而向前看,是胜利和希望的未来。
班佑乡的松潘草原被红军称为“死亡之海”,是红军长征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征程之一。这片草原在表面上是一片青翠的草地,实际上却隐藏着吞噬生命的沼泽地。踩进这片沼泽,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很多红军战士在沼泽中陷入绝望时选择放弃生命,以免连累战友。
除了沼泽的威胁,红军还面临着饥饿和饥渴。海拔多米的高原上,所带的粮草早已耗尽,他们只能吃野草和啃树皮。但因为不了解野草的毒性,很多红军因误食有毒植物而丧命。有些战士甚至主动尝试野草的毒性,以保护战友免受危险。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有的红军战士甚至吃下了鞋底、皮带等一切能嚼的东西,不顾是否有毒。有的人因此中毒而亡,有的因吃下不可消化的东西而窒息而死。加上沼泽地的潮湿环境,细菌和蚊虫的滋生导致疟疾蔓延,夺走了许多红军的生命。
这段征程充满了痛苦、牺牲和无尽的艰辛,红军用坚韧和毅力创造了不可超越的神话。这座纪念碑永远铭刻着那些为共和国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红军烈士,告诉后人这段历史的不朽传奇。
在夹金山脉高耸入云,其高度超过米,形成了当地的神山,被人们尊奉为永恒的纪念碑。这片高山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成为不可逾越的丧命之地,与草地的死亡之海形成鲜明对比。
夹金山六月时仍然迎来飘飞的雪花,这并非是自然对冤情的回应,而是这里气候的特殊性。清晨可能还是晴空万里,午间却可能突然迎来狂风暴雪。大雾弥漫、倾盆大雨接踵而至,唯一不变的是怒号的寒风和刺骨的寒冷。
红军曾踏足这危险的山脉,沉默无言,因为说话会耗尽有限的氧气,寒风也会钻入体内,令呼吸变得困难。在这里,更不能贪睡,一旦入睡,明天的太阳将永远无法再见。
然而,这片险峻之地并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红军大多身体疲惫,却仍须攀爬陡峭的山峰。缺氧、严寒,穿着单薄,头晕目眩、呼吸急促,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沉睡,再也无法醒来。
老红军回忆道:“当时朱总司令甚至让出马匹给伤员,自己讲述革命故事,以防止大家入睡。靠着这些信念,我们才能坚持下来。”
那些未能坚持的红军战士,如今永远安息在雪山之巅,成为雪山上不朽的丰碑。
红军的人数,在大自然的摧残下逐渐减少,虽然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但原有的20万大军只剩下5万,走到了最后。
若问为何仅仅几天的行程,损耗如此巨大,那些战士又去了何方?
历史告诉我们,那十几万红军战士,永远沉睡在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后的雪山和草地之中。
如今,曾经的死亡之海,红军称之为大草地,经过现代科技改良,已经变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和畜牧,成为湿地公园,成为旅游胜地。
这里风光旖旎,天高云淡,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曾经荒无人烟、死寂一片的地方,如今是游牧人的天堂,帐篷炊烟,生机勃勃。
而那些为这片土地献出生命的英灵,如风如雨,守护着这片土地,悠悠流传于世世代代。#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