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服务业潮起扬帆正当时

转正!

前三季度,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西部第6位,8个经济大省第3位。

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由负转正,这是四川省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又一胜利信号,也进一步说明四川服务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服务业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正如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今年6月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所言,以促进消费挖潜升级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持续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既是立足当下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长远的战略之举,对于四川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服务业发展潜力释放

在后疫情时代,四川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的脚步愈发坚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快速回升、逐步向好”的态势,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0亿元,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8个经济大省第8位;服务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0%,居全国第23位、西部第8位,8个经济大省第7位。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0.7%和3.0%,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降幅持续收窄,服务业税收收入达.96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64.1%,服务城镇新增就业达48.74万人,占全省的69.98%,服务业对经济社会贡献持续稳固。

服务业潜力进一步释放促进了疫情后消费的复苏,消费促进作用凸显,社会生活有序恢复。居民外出购物、就餐、休闲、旅游等活动不断增多,推动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逐步回升。前三季度,餐饮收入实现.7亿元,同比下降15.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1.4%,月增幅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全省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为元,同比下降5.4%,较上半年收窄3.7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饮食服务、衣着服务和家庭服务降幅明显收窄。

面对今年严峻的内外环境,四川服务业发展依然展现的强健的韧性,离不开四川全省上下的共同推进。早在今年3月,四川省就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稳定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切实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稳定和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对加快促进服务业复工营业,推动服务业创新转型,支撑服务业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行动纲领。

今年6月,随着四川服务业发展专题片《勇立潮头开新篇》的播放,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也标志着四川建设服务业强省的大幕正式拉开,川蜀大地掀起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热潮。《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同期发布,更是为全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提供了指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来的,具有高知识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等特点,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拉动就业、扩大消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发达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特别是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更显必要。”

正是因为四川重视服务业发展,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摆脱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四川省的服务业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雄视西部,领先全国。

优势明显强力支撑服务业发展

今年,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以及配套活动眼花缭乱,消费回补明显和各种消费活动亮点纷呈,已经充分说明了四川服务业回升态势明显,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回首“十三五”期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4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同比增速达到8.5%,居全国第5位,服务业已经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川服务业发展成就除了政策支撑有力以外,最重要的是四川的天赋使然。四川具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包括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深厚坚实的要素支撑、对接国际的开放空间、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尤其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四川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但是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却没有停止。

四川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水旱从人、不知饥懂”的优越条件成就了川人达观安逸的消费心态,去年全省人均GDP超过5万元,多万人口的大市场是值得深度挖掘的丰富矿藏,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具有天然基础。

四川有深厚坚实的要素支撑。目前,四川省总体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科教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方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具备良好条件。

四川有对接国际的开放空间。去年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期间,四川与日方就推进中日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达成共识,四川省在服务业国际合作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四川“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驻川领馆达20家,落户世界强企业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达对,开通国际地区航线条,去年开行国际班列多列、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一大批国际合作区和项目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居全国前列,四川省服务业融入全球产业生态空间广阔。

四川具有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效应逐步释放,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布局业已成势,国家大力支持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四川省服务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大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政策落实落地未来可期

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0.5个百分点以上。

到年,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3万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左右,“4+6”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6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40%左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3.8万元左右。

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也是四川省建设服务业强省的整体规划,既明确了近年来的增长预期,也明确了具体做法、路径,有较强的指导性。

付一夫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公认的经济大省,四川在服务业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此次四川出台的文件,明确了推动商业贸易等四大支柱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促进科技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等六大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路径和目标,彰显出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想要建成现代服务业强省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前景可期。”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提振服务业发展信心、推动消费回升迫在眉睫。“《意见》的出台既是当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需要,也对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四川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此次四川省提出加快构建‘4+6’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出了在发展服务经济方面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同时更重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成服务业强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表示。

刘向东进一步指出,从趋势上看,四川省有提升服务业发展的人口、资源和后发优势,在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和促进服务业内陆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必要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放驱动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着力加快构建的“4+6”现代服务业体系,开创了四川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四川区域特色。

作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用数据体现了什么叫“实力够强”。年,仅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据了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46%,几近“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支柱。

“4+6”中既有支柱型服务业,也有科技信息服务等成长型服务业,《意见》在目标中也有“差别对待”,明确对支柱型服务业是推动“转型升级”,对成长型服务业是“做大做强”,体现了“梯次培育”的特点。“导向鲜明”也是“4+6”现代服务业体系的特点之一。从六大成长型服务业具体门类来看,无一不具备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无一不是未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最重要的是四川发展现代服务业凸显“本土特色”。成长型服务业之一的川派餐饮服务业中,推动川菜传承与创新、振兴老字号川菜、实施川菜菜品及品牌文化创新工程等都极具四川特色。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体现本土特色能让供给端和需求端相匹配、相协调,能通过改善服务供给来促进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抓手。

刘向东对于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也十分认同。他认为,四川要在商贸、物流、金融、文旅等服务业方面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在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人力资源、川派餐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方面探索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的新思路,全面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技术品牌含量,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要,切实打造四川独有的服务消费品牌和服务场景,引导更多境内外消费者慕名体验消费。

距离年四川建成现代服务业强省目标还有两年,对于目标的实现,《意见》提出“省级财政按规定连续3年每年支持10个服务业强县,每个县不超过万元”“每年培育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示范,对成功创建的地方政府,省级财政按规定一次性给予万元激励”等“真金白银”鼓励措施。同时,对每项目标进行定量,让目标实现更具可操作性。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干支联动,优化供给、质效并重,深化改革、开放共享”4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每项目标实现的“参考答案”。

此外,《意见》不仅在用地、资本、要素等硬件方面加强保障,还在软件方面明确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4+6”重点产业推进机制,分类分年度制定“4+6”重点产业推进方案,让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未来,四川应在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开放聚集更多发展要素,变内陆盆地为开放前沿,不断推进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与区域协同,以带动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进阶。”付一夫表示。

多点开花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劲

“一干多支”是四川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战略。四川省提出要推动形成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同样也是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体现。

因现代服务业具有产业链条高度关联、资源要素高度集聚特点,优化空间布局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集群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就要使区域发展由“单兵突进”到“竞相迸发”,统筹协同干与支,构建了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补齐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四川在服务业发展大会后,正在全力促进五大经济区服务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成都平原高端服务业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加快发展服务业。并基于此提出服务业“1+8+N”区域协同发展总体布局的构建,旨在将产业集聚区与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服务业空间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互动,不断完善服务业空间布局的重要路径。目前,“1+8+N”服务业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初具规模,正向着高质量迈进。

提到四川服务业发展首先绕不开的就是成都,前三季度,成都服务业在全省占比达到46.2%,几乎占据了四川省的半壁江山。成都是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干,发挥着《四川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构建“一核两带五区”新格局的“一核引领”作用。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建设,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成都服务业年均增长9%;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2万亿元,同比增长8.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52.8%提高到年的6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的54.9%提高到年的64.4%。

成都的“一核引领”最重要的体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服务业形成了跨区域的特色产业走廊,也是四川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的“两带”之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到要将成渝地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将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而成渝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一极,理应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上发力,发挥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双城联动的效应,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刘向东表示。

成都勇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担,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建设川渝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增强带动全省、服务全国、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目前,成渝城市群高端服务发展带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沿东南连接遂宁、资阳、内江等区域性服务节点城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养老健康等产业;沿西北经都江堰向若尔盖和马尔康两个方向延展,大力发展观光度假、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为主的现代旅游业,不断增强服务能级和供给水平。

在四川另一条特色产业带上,长江通道绿色服务经济带也初具规模。以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连接乐山、宜宾、泸州等区域性服务节点城市,着力发展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产业,切实改善了服务效率和消费体验。

此外,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等“五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支点,支撑起了四川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各个支点城市以各自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新路子,以一域之光为四川服务业全局添彩。同时,根据各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分类培育发展一批引领带动型、融合创新型、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和特色小镇。四川省正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基层特色支点为支撑网格,与“主干”共同撑起四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厦。

在成都平原,以德阳、绵阳、乐山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引领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重点推进乐山国家级,德阳、简阳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增强现代服务的集聚能力,逐步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创新高地。

在川南,以泸州、宜宾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加速建设,重点推进自贡、资中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增强优势服务的辐射能力,逐步形成承接东部沿海城市服务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在川东北,以南充、达州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复合型服务功能扩展区,推进广安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增强品质服务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面向川渝陕甘结合部的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要地。

在攀西,建设运动康养服务特色区,以凉山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不断增强特色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形成以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为主面的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川西北,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服务集聚区建设,不断增强精细服务的匹配能力,逐步形成以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为主,拥有知名品牌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要走好全省‘一盘棋’,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释放产业链集聚互补的效应,才能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促进四川省服务业健康长远发展。”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筑巢引凤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目前公司在四川省内已开设余家直营连锁超市,就业员工人。拥有三座物流配送中心,是四川省及成都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仅年上缴税收和社保超5亿元,进店消费人次超4亿。”中国A股市场首家便利连锁超市上市企业红旗连锁的负责人表示,四川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为公司未来继续植根四川提供了保障。

“服务业是环境型经济,哪里环境好、服务好,企业就会往哪里汇集。”在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彭清华一语中的说出了四川发展服务业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力营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决打破制约发展的障碍藩篱,着力创造市场有序、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厚植丰沃土壤。

要打造宽松优惠的政策保障环境。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支持“4+6”重点产业和“三百工程”重大项目纳入全省重点项目名单,探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行年租制、“先租后出让”等弹性供地制度,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等政策,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增强市场主体获得。

要打造活力涌动的人才支撑环境。牢牢抓住“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的要素,绕服务业发展全链条引才聚才,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采用安居入学、股权激励等方式引人留人,集聚一批大师巨匠和领军人物建立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推动餐饮、零售、物流等专业学科和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建设一支有知识、懂技能、善实干的“产业大军”,

要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谁能干就让谁干。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质量、服务品质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要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对于确需保留的准入审批事项,加快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取消一批不合理的前置条件,允许服务业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推进企业登记和营业执照办理全程电子化,让贸易投资越来越便利。

要打造尊商重商的社会论环境。大力宣传服务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大张旗鼓表彰有突出贡献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精心讲好四川企业和企业家的奋进故事、创业故事,在全社会形成服务业有地位、企业家获荣誉、服务者受尊重的浓厚氛围。

推动服务业恢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四川省委将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重点产业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抓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系统谋划、务实推进。商务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引导支持各行业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作共建的强大合力。”彭清华表示。

潮起当奋进,风正好扬帆。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启程之年,四川省服务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如彭清华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所言:“全省上下要积极投身服务业繁荣发展的时代洪流,勇立潮头、中流击水,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打响‘四川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四川’品质,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吴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