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发端源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及建筑(广义)过程中,产生了文明。高度的文明应该是懂得尊重自然,合理及善用资源的结果。
绿色建筑1)是指建筑在设计、建造及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是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建筑。对于建筑的存在而言,设计先决性地规定了其生命周期中的命运,理性建构的方法所指向的建筑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是我从业30多年得到的最为深刻的认识。
年末,一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因其物理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在德国办厂的节能经历及环保慈善的诉求,委托我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四川境内环境脆弱地区选址和设计小学生宿舍,即“暖巢”项目。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发现我们从认识到价值观方面交集颇多,这也成为设计合作机缘的开始。
选址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先行踩点,聚焦在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和红原两个县后,设计团队展开了实地调研及考察,经由当地教育局的协助,最后将项目落地在若尔盖热尔大草原下热尔乡的小学内(图1)。
△图1北侧小山坡眺望下热尔村,背景为热尔大草原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m。这里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无夏,年平均气温1.1℃,最低气温达-20℃以下,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5mm,降雨多集中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均相对湿度69%。每年9月下旬土地开始冻结,5月中旬完全解冻,冻土最深达72cm。若尔盖县矿产资源、木材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但缺少房屋建造资源。
暖巢项目地处热尔大草原,年8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区占地21.3hm2,是黄河及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国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也是国内最大最平坦最美丽的大草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图2-3)。当地居民以安多游牧藏族为主,因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半牧半农的生活及黑白帐篷加平顶土房的居住方式。
△图2区位地形
△图3热尔大草原
因国家教育对偏远地区的补助政策,若尔盖小学教育普及率很高。尽管援建学校不少,但由于多为住读,学校资源仍显得十分紧张,加上当地的严寒气候及不当设计,常有一间房6张上下铺床睡20多个学生的情况(图4)——一种“慷慨的错误”2)[1]。当地建筑因缺乏科学指导的建设,建筑室内取暖多用木材和牛粪,因对环境的破坏巨大,被禁止后多改为烧劣质煤,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图4当地小学生住宿房间
以执业建筑师的职业认知,暖巢项目的慈善目标及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