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
4月人民日报好照片发布
云南4张作品上榜
一起来看
▼
新楚大高速通车
3月31日,云南省楚雄(广通)至大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即新楚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通车后,从楚雄到大理仅需1.5小时,从昆明到大理约需2.5小时。图为近日拍摄的新楚大高速公路。
赵诚春摄刊于《人民日报》.4.1第1版
编辑点评
广角镜头下,新楚大高速公路蜿蜒伸展,尽显身姿。倒“T”字形的公路,犹如飞鸟振翅,翱翔而来。山峦与云雾,烘托出公路的气势磅礴。红绿植被与高低建筑,赋予了图片生机与情调。
——要闻一版刘念
壮美水电站
4月8日,白鹤滩水电站水垫塘完成首次排干检查,正式恢复泄洪消能作用。水垫塘是大坝工程重要的泄洪消能设施,对大坝坝后河床基础稳定起着关键性作用。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的金沙江干流之上,总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
闫科任摄(新华社发)刊于《人民日报》.4.9第4版
编辑点评
水汽升腾、响遏行云……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摄影师用镜头语言凸显了白鹤滩水电站的壮美辽阔,将其傍金沙之壮阔、怀平湖之秀美熔于一炉,昔日浩浩汤汤的江水为清波荡漾的湖面所替代,“银河落九天”的雄浑在“高峡出平湖”的静稳的对比映衬下,愈发显得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要闻四版陈亚楠
守护黑颈鹤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车路村,护鹤员陈光惠在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给黑颈鹤喂食。
张广玉摄刊于《人民日报》.4.14第8版
编辑点评
冰天雪地中,护鹤员为黑颈鹤“送餐”,人撒得熟练、鹤吃得自然,画面语言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熟悉与信任。色彩与焦点运用也颇得法,冷色调中突出一抹鲜红、广阔背景里聚焦一个身影,表达的是一颗火热的红心、一种无悔的坚守,正是对十九年坚持与鹤为伴的护鹤员无声的褒扬。成就好图片,技巧和真心缺一不可。
——要闻七版卢涛
大美“长江第一湾”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长江第一湾美景。
肖学平摄刊于《人民日报》.4.22第14版
编辑点评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要有好主题,更需用好构图、好光影讲出好故事。本图作为“长江大保护”整组策划的一部分,选取了云南丽江的长江第一湾美景:俯拍的角度,让“第一湾”独特的风貌尽收读者眼底;阳光挥洒,与青山碧波相映,折射出的斑斓色调更让长江美景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有美感,更有新鲜感。
——视觉版申茜
一张张照片背后
是一个个故事
是记录在色彩中的
时代记忆
这4张云南作品
背后有什么故事?
云报客户端告诉你
▼
加速互联互通奔向美好生活
今年3月,新楚大高速公路——楚雄(广通)至大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这条高速公路辐射滇西8个州市,并串联起新昆楚、楚姚、大南、大丽、大保等高速,加速了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滇西大通道正式迈入“复线时代”。
驱车从大理出发,行至新楚大高速公路金山隧道口,向北即可眺望峡谷内秀丽的景色。新、老楚大高速公路平均间隔30公里,金山隧道路段就像新老楚大高速公路跨越时空相约于此,浪漫地接了一个“吻”后又分离远行,给人们留下了“楚大之吻”的景观,构成了楚大高速公路上的独特美景。
年,老楚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条大通道开始超负荷工作,因运营年限长、通行能力不足、路面严重老化等原因导致的通道不畅,令司乘人员体验感下降。
年,新楚大高速公路开始建设,建设标准提高,总路程也比老楚大高速公路缩短,日均车流可达5万辆次,较老楚大高速公路提高了一倍,不仅缓解了老楚大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还改善了滇西地区的通行条件。
新楚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昆明到大理仅需2.5小时,楚雄到大理只需1.5小时,比过去走老楚大高速公路节约1小时,切实提高了通行效率。
从规划到落地,从蓝图到实现贯通,新楚大高速公路顺利投入运营,滇西大通道正式迈入“复线时代”,人们的出行有了新选择。
一路向西
路桥在延伸
绿色在蔓延
滇西大通道展露出靓丽的新色彩
串联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之重器显伟力白鹤亮翅金沙江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截至5月5日00时22分,白鹤滩水电站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万吨,相当于种植3.3万公顷阔叶林,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两台机组总装工作接近尾声,工程进入全面投产冲刺阶段。
资料图顾彬摄
白鹤滩水电站与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梯级电站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资料图柴峻峰摄
——发电效益
白鹤滩水电站,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之一,总装机容量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3亿千瓦时。源于中国“心”的绿色电能,将跨越余公里到达华东地区,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效益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后,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约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氮氧化物约15万吨……白鹤滩水电站将与三峡、葛洲坝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白鹤滩水电站顾彬摄
——防洪效益
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中库容最大、梯级效益最为显著的水电站,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站预留防洪库容75亿立方米,相当于个杭州西湖,长江中下游再添一道来自金沙江下游的防洪屏障。”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技术管理部主任王玮说。
白鹤滩水电站开始正式蓄水资料图
——航运效益
金沙江,穿行于高山深谷。狭窄蜿蜒、滩多坡陡、水流湍急……曾经仅靠河道整治无法实现全面通航。白鹤滩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增加下游河段枯水期河道流量,改善航道通航条件。
人鹤和谐共绘高原生态新画卷
雪山飞鹤,美如仙境。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境内,处于金沙江右岸的群山之巅,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越冬最集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黑颈鹤迁徙过程中最重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每年11月是黑颈鹤东部种群集中南迁返回滇东北越冬的繁忙季节,抵达大山包的黑颈鹤绝大部分将留在大山包越冬,少部分会进行短暂停留补充体力后飞往大山包附近的会泽、巧家、威宁草海等地越冬。
次年3月则是这些鹤群集中北迁返回若尔盖繁殖地的迁徙高峰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滇东北越冬黑颈鹤开始在大山包集结和中转,为北迁做准备。
近年来,随着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每年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攀升,从年建立保护区时的余只增加到年最高峰时的多只,占世界黑颈鹤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大山包已成为我国目前已知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越冬栖息地之一。
为保护好黑颈鹤及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期,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三级党委、政府就科学定位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该片区成立了管护局,设立大海子、跳墩河等5个管护站,划定保护区范围,对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确保保护工作有部门抓、有专人管,相继出台法规、政策。
不仅如此,昭通市还大力实施保护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建成湿地科研监测中心、黑颈鹤科普宣教馆、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野生动物救护站等一批保护管理基础设施。
为了让黑颈鹤在大山包有一个安全的栖息场所,年以来,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实施了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开展人工种草、湿地修复、冲蚀沟生态治理、黑颈鹤食物源基地建设等,建成水质净化池1.53公顷、恢复湿地.78公顷、建成黑颈鹤食物源基地30公顷,为黑颈鹤在大山包越冬提供了理想栖息地。
30多年来,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依托大山包黑颈鹤科普宣教馆、湿地、隧道等资源,深化与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交流,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迎鹤节等为契机,通过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大家普及鸟类、湿地保护等知识,累计超过10万人次。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
金沙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由滇西北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并肩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三条江并流南下在横断山之间的最近直线距离不足66.3公里处,形成了世界罕见的“三江并流”自然奇观。
到了云南丽江石鼓镇,金沙江突然来了多度急转弯,掉头折向东北,形成罕见的“V”字形大湾,人们称此为长江第一湾。
前人有诗云:“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
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南部沙松碧村之间。
长江第一湾石鼓渡口江面宽阔,水势缓和,适于摆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石鼓一带不仅人文荟萃,而且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高原“小江南”之誉。
这里江流平缓,河谷开阔,梯田层层,春天桃红李白,麦浪翻碧,油菜泛金,秋天稻谷飘香,瓜果满园,与村落瓦舍相映成趣。江边柳林如带,棵棵笔直挺拔,树冠茂密似盖,树下江滩,显得分外凉爽,是当年红军的宿营地,如今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
溯江而上3公里,便是一向以险要著称的石门关,相传隋朝大将史万岁征云南时曾开此关,元明清三代均在此设关驻防,为兵家必争之地。民间谚云:“石门对石鼓,金银万万庑,有人猜得出,买下丽江府。”此语生动地提示了石鼓对丽江的战略要义。
站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新华村委会的木取独渡口,放眼望去,江岸柳树青青,金沙江水缓缓南去,岸边矗立着雄伟的木取独渡江纪念碑。
年4月,1.8万名红军战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经过4天3夜,仅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28个船工,顺利渡到金沙江东岸。
红军长征过丽江,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也把革命的火种带到了这里。
如今,在长江第一湾,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伴着《十送红军》悠扬深情的歌声,身穿纳西族传统民族服饰的农村妇女手拿斗笠,缓缓走上舞台,多年前,石鼓群众送别红军的情景又重现眼前——这是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金沙江畔话红军》文艺演出中的一幕。
几十年来,丽江各族群众传承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砥砺前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云报客户端综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云南日报(记者:李承韩李继洪沈迅蔡侯友李树芬乐志伟张文峰和茜宋金燕黄翘楚李秋明通讯员:柴峻峰郑远见)、文旅头条等
责编:王熠